Notice: Undefined index: HTTP_ACCEPT_LANGUAGE in /home/hk2/public_html/catalog/controller/common/header.php on line 6 莊子譯注

出版社

 

莊子譯注

莊子譯注
書名: 莊子譯注
作者 馬厚璡
語言 简体中文
國際書號: 7805589569
地區 濟南
年份 1998
出版社: 黃河出版社
平均評分: 暫沒評分

序言                                                                                                (1)
內篇)
一、 論自由(逍遙遊)                                                             ( 3)
二、 齊一論(齊物論)                                                            (18)
三、 養生之道(養生主)                                                        (43)
四、 處世之道(人間世)                                                        (49)
五、 德全則神全(德充符)                                                    (70)
六、 循“道”為師(大宗師)                                                   ( 83)
七、 明王之道,無為而治(應帝王)                                  (104)
外篇
八、 淫僻於仁義之行,乃駢枝五臟之情(駢拇)              (115)
九、 至德之世,返歸自然(馬蹄)                                      (123)
十、 打倒“聖人”,解放“盜賊”,天下始治(胠篋) 129
十一、 聞在宥天下,不聞治天下(在宥)                          (138)
十二、 大聖治天下,同德而心居(天地)                          (153)
十三、 天道運而萬物成,帝道運而天下歸(天道)          (174)
十四、 德備治成,謂之上皇(天運)                                  (188)
十五、 天地之道,聖人之德(刻意)                                  (205)
十六、 以恬養知,自性複出(繕性)                                  (210)
十七、 相對論(秋水)                                                          (215)
十八、 苦樂觀                                                                          (233)
十九、 棄欲寧神,通達生命(達生)                                  (245)
二十、 虛己以遊世,其孰能害之(山木)                          (263)
二十一、 窺青天潛黃泉,斥八級神不變(田子方)          (278)
二十二、 宇宙觀,認識論(知北遊)                                  (293)
雜篇
二十三、 鳥獸不厭山高,魚鱉不嫌水深(庚桑楚)          (313)
二十四、 以“德”分聖人者,以財分人者賢(徐無鬼)       (329)
二十五、 道物之極,言默不載(則陽)                              (354)
二十六、 利害相摩,甚憂兩陷(外物)                              (372)
二十七、 寓言十九重言十七
         卮言日出和以天倪(寓言)                                           (385)
二十八、    輕物養生,無為而治(讓王)                            (394)
二十九、    魯國巧偽之人孔丘
            搖唇鼓舌擅生是非(盜蹠)                                        (413)
三十、  天子之劍,上決浮雲,下絕地維(說劍)              (431)
三十一、孔子與漁夫(漁父)                                                (436)
三十二、養神於心天而不人
        順從自然無用之用(列禦寇)                                        (444)
三十三、天下學術及諸子百家(天下)                               ( 457)

                        序    言
        縱觀中華民族的歷史,春秋戰國時期是一個波瀾壯闊、大變革的時代,也是一個百家爭鳴、人才輩出的時代。在這個百家爭鳴、人才輩出的時代中,諸子異峰突起,各俱崢嶸,而萬古風流。其中,便有一個稱之為“莊子”的人。他以其思想的博大精深,文章的洸洋自恣和人格的高潔脫俗著稱於世。而人們對他的認識,主要還是源于尚倖存傳世,以其姓為名的《莊子》一書。關於他的生平事蹟,流傳至今的史料不多,這是中國歷史的缺憾。
         據[漢]司馬遷的《史記•老子韓非列傳》雲:“莊子者,蒙人也,名周。周嘗為蒙漆園吏,與梁惠王、齊宣王同時。”“楚威王聞莊周賢,使使厚幣迎之,許以為相。莊周笑謂楚使者曰:“千金,重利;卿相,尊位也。子獨不見郊祭之犧牛乎?養食之數歲,衣以文繡,以入太廟。當是之吋,雖欲為孤豚,豈可得乎?子亟去,無汙我。我寧遊戲汙瀆之中自快,無為有國者所羈。終身不仕,以快吾志焉。’”
        莊子,姓莊,名周,宋國蒙(今河南商丘縣東北)人。由他“與梁惠王、齊宣王同時”,經馬敘倫考定,認為其生卒大約是西元前369年至前286年。他曾做過蒙地的漆園吏,後居於窮閭阨巷之中,以織屨為生。他鄙視以巧取豪奪、假仁實虐為業的帝王、諸侯和顯貴。楚威王曾遣使以重金聘其為相而不受。
        關於他的著述,[漢]司馬遷的《史記•老子韓非列傳》則雲:“其學無所不窺,然其要本歸於老子之言。故其著書十余萬言,大抵率寓言也。作《漁父》、《盜蹠》、《膚篋》,以詆訛孔子之徒,以明老子之術。《畏累虛》、《亢桑子》之屬,皆空語無事實。然善屬書離辭,指事類情,用剽剝儒墨,雖當世宿學不能自解免也。其言洸洋自恣以適己,故自王公大人不能器之。”
        在《史記》中,只提到其著作的部分篇名,據《漢書•藝文志》記載,《莊子》有五十二篇。但現存之《莊子》僅有三十三篇。現存《莊子》,很可能只是一個因名於“莊子”的莊子及其後學所作的殘存雜集而已,並非是莊子本人著作的全集或選集。因此,其難免魚龍混雜。
        《莊子•天下》則稱曰:“以本為精,以物為粗,以有積為不足,澹然獨與神明居。古之道術有在於是者,關尹、老聃,聞其風而悅之。建之以常無有,主之乙太一,以濡弱謙下為表,以空虛不毀萬物為實。關尹曰:‘在己無居,形物自著。其動若水,其靜若鏡,其應若響。芴乎若亡,寂乎若清。同焉者和,得焉者失。未嘗先人而常隨人。’老聃曰:‘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谿;知其白,守其辱,為天下穀。’人皆取先,己獨取後,曰受天下之垢。人皆取實,己獨取虛。無藏也故有餘,巋然而有餘。其行身也,徐而不費,無為也而笑巧。人皆求福,己獨曲全,曰苟免於咎。以深為根,以約為紀,曰堅則毀矣,銳則挫矣。常寬容於物,不削於人,可謂至極。關尹、老聃乎!之博大真人哉!”
        這是他對關尹、老聃之學的敬贊,也是對自己學說的肯定。
        又稱曰:“芴漠無形,變化無常,死與生與,天地並與,神明往與!芒乎何之,忽乎何適,萬物畢羅,莫足以歸,古之道術有在於是者,莊周聞其風而悅之。以謬悠之說,荒唐之言,無端崖之辭,時恣縱而不儻,不以觭見之也,以天下為沈濁,不可與莊語,以卮言為曼衍,以重言為真,以寓言為廣。獨與天地精神往來而不敖倪於萬物,不譴是非,以與世俗處。其書雖瑰瑋而連犿無傷也。其辭雖參差而淑詭可觀。彼其充實不可以已,上與造物者遊,而下與外死生、無終始者為友。其於本也.弘大而辟,深閎而肆;其于宗也,可謂稠適而上遂矣。雖然,其應于化而解於物也,其理不竭,其來不蛻,芒乎昧乎,未之盡者。”
        這是他的自謙之辭,也是對自己學說之概括。
        莊子所生活的時代,是一個史稱“春秋戰國”的諸侯爭雄、天下大亂的時代,也是一個史稱“百家爭鳴”的學術活躍、著書立說的時代。莊子便是這個時代學術界中的一個傑出代表。莊子博學眾采、精通家,見地深遠,在老子學說的基礎上形成了他自己獨特的思想體系和行文風格。
        莊子思想的特點,是其自然道德觀,及以其對不公社會的批判,對自由人生的追求和對至德之世的嚮往。因此,其批判淋漓而盡致,其追求真執而樸實,其嚮往深沉而久遠。
        他的自然道德觀,是其思想的基石。他說:“生也死之徒,死也生之始,孰知其紀!人之生,氣之聚也;聚則為生,散則為死。若死生為徒,吾又何患!故萬物一也,是其所美者為神奇,其所惡者為臭腐;臭腐複化為神奇,神奇複化為臭腐。故日:‘通天下一氣耳。’聖人故貴一。”(《知北遊》)只有以此,才能洞觀莊子思想之奧妙。
        他的社會批判之利劍,直指統治階級的總代表君王和其意識形態的“仁義”儒學。他抨擊道:“天地之養也一,登高不可以為長,居下不可以為短。君獨為萬乘之主,以苦一國之民,以養耳目鼻口”(《徐無鬼》),“夫殺人之士民,兼人之土地,以養吾私與吾神者”,(同上)“愛民,害民之始也;為義偃兵,造兵之本也。”(同上)“既為物而愚不識,大為難而罪不敢,重為任而罰不勝,遠其塗而誅不至。”(《則陽》)
        “民濕寢則腰疾偏死,鰌然乎哉?木處則惴慄恂懼,猨猴然乎哉?三者孰知正處?民食芻豢,麋鹿食薦,蝍蛆甘帶,鴟鴉耆鼠,四者孰知正味?猨騙狙以為雌,麋與鹿交,鰌與魚遊。毛嬙麗姬,人之所美也,魚見之深入,鳥見之高飛,麋鹿見之決驟。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哉?自我觀之,仁義之端,是非之塗,樊然散亂,吾惡能知其辯!”(《齊物論》)
        “儒以詩禮發塚”(《外物》),“論則賤之,行則下之。”(《盜蹠》)“無恥者富,多信者顯。夫名利之大者,幾在無恥而信。”(同上)“世俗之所謂知者,有不為大盜積者乎?所謂聖者,有不為大盜守者乎?”(《膚篋》)“世俗之所謂至知者,有不為大盜積者乎?所謂至聖者,有不為大盜守者乎?”(同上)“彼竊鉤者誅,竊國者為諸侯,諸侯之門而仁義存焉。”(同上)指出:“善人不得聖人之道不立,蹠不得聖人之道不行;天下之善人少,而不善人多,則聖人之利天下也少,而害天下也多。”(同上)
        他控訴統治階級的貪婪暴虐和“聖賢”的“仁義禮教”把整個天下糟蹋得:“殊死者相枕也,桁楊者相推也,刑戮者相望也”(《在宥》,“方今之時,僅免刑焉。福輕乎羽,莫之知載;禍重乎地,莫之知避。”(《人間世》)“今處昏上亂相之間,而欲無憊,奚可得邪?”(《山木》)
        他進一步推測和預言說:“大亂之本,必生於堯舜之間,其末存乎千世之後。千世之後,其必有人與人相食者!”(《庚桑楚》)因此,他大聲疾呼:“鷦鷯巢于深林,不過一枝;偃鼠飲河,不過滿腹。”《逍遙遊》)“夫殘樸以為器,工匠之罪也;毀道德以為仁義,聖人之過也!”(《馬蹄》)“掊擊聖人,縱舍盜賊,而天下始治矣!”(《胠篋》)
        莊子所處的時代,是一個大動盪、大變革的時代,“美好”的公社制自然經濟早已逝去,殘酷的人人相欺的新社會已經到來,物質“文明”在飛速發展,歷史在大踏步前進。展示在他面前的,一方面是饑餓、苦難、死亡;另一方面是厭飽、淫樂、殺戮。極少數人的享樂、腐化建立在對絕大多數人的壓迫和剝削上,罪惡和苦難怵目驚心!極少數人為什麼能夠這樣做,而絕大多數人為什麼又能容忍其這樣做?人類被自己所創造的財富、文化和權力,即“物”,所統治和蹂躪。面對著這個與物相刃相靡,其行盡如馳,而莫之能止”(《齊物論》),“多危身棄生以殉物”(《讓王》),人欲橫流的悲慘世界,他呼喚人類的覺醒,而告誡人們:“物物而不物於物”(《山木》),不要做“囿於物者”(《徐無鬼》),“不<要)以物易己”(同上),“不(要)以物易其性”(《駢拇》),“不(要)以物挫志”(《天地》),“不(要)以物害己”(《秋水》);警告統治者:“夫有土者,有大物也。有大物者,不可以物;物而不物,故能物物。明乎物物者之非物也,豈獨治天下百姓而已哉!”(《在宥》)“不(要)以所用養害所養。”(《讓王》)“徒處無為,而物自化”(《在宥》),“無閉其情,物固自生”(同上);要求人類恢復其質樸之本性:“若夫不刻意而高,無仁義而修,無功名而治,無江海而閑,不道引而壽,無不忘也,無不有也,澹然無極而眾美從之。此天地之道,聖人之德也。”(《刻意》)“同乎無欲,是謂素樸。素樸而民性得矣。”(《馬蹄》)“大林丘山之善於人也,亦神者不勝。”(《外物》)他認為回到自然,才是人性的恢復和解放。這可能是世界思想史上最早有記載的“反異化”、“回歸自然”的呼聲,它的產生還在人類“文明”的發軔期,這似乎有點“太早”了,而為時人難以理解,認為這是瘋話,是癡人說夢。但這卻也正體現了他的天才和偉大。
        他所追求的,是一種“無所待”而“逍遙”的自由人生。他說:“平為福,有餘為害者,物莫不然,而財其甚者也。今富人,耳營鐘鼓管籥之聲,口嗛於芻豢醪醴之味,以感其意,遺忘其業,可謂亂矣;核溺于馮氣,若負重行而上阪,可謂苦矣;貪財而取慰,貪權而取竭,靜居則溺,體澤則馮,可謂疾矣;為欲富就利,故滿若堵耳而不知避,且馮而不舍,可謂辱矣;財積而無用,服膺而不舍,滿心戚醮,求益而不止,可謂憂矣;內則疑劫請之賊,外則畏寇盜之害,內周樓疏,外不敢獨行,可謂畏矣。此六者,天下之至害也,皆遺忘而不知察,及其患至,求盡性竭財,單以反一日之無故而不可得也。故觀之名則不見,求之利則不得,繚意絕體而爭此,不亦惑乎!”(《盜蹠》)“有人者累,見有於人者憂。”(《山木》)“養志者忘形,養形者忘利,‘《藝概•卷二•詩概》)“莊子寓真於誕,寓實于玄,於此見寓言之妙。”(《藝概•卷一•文概》)
        [民國]魯迅則評《莊子》曰:“汪洋辟闔,儀態萬方,晚周諸子之作,莫能先之。”(《漢文學史綱要》)
        古之帝王在何方,荒塚一堆草沒了。
帝王、將相們的文治武功和富貴暴虐早已隨著如水的時光,煙消雲散了,但莊子之英名和宏論卻伴日月月而傳流不息。
        莊子曰:“不精不誠,不能動人。”(《漁父》)
        演員在舞臺上的表演,無疑是他對劇本的一種再創造。演員沒有生活,不深入角色,就不能再現生活,而塑造出高於生活、感人肺腑的藝術典型。筆者在一個偶然機會中接觸到《莊子》;在對其流覽中,因感情受到其震撼,從而認真地研讀了它;由此,又產生把它介紹給世人而與之共用的打算;經數年之努力,今總算拙著草成。使今人難於理解《莊子》的原因,不僅在於古今文字和語意的天壌之別,主要還有個認識問題。甚至在當時,對莊子著述真正認識者,也寥若晨星。只有超越它,才可能認識它。因此,此書只是筆者個人對《莊子》體味的“充一”之言。其中錯誤、不當之處在所難免,請讀者批評指正。
       “去其糟粕,取其精華”是我們對待一切文學作品的通則。至於全面論述《莊子》,不是此書的任務,要知《莊子》之滋味,最好還是請讀者自己去品嘗它,那必定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但願此書對您閱讀《莊子》能有所幫助。
                    筆者
            1995.5.5
 

如果您對本書籍有什麼問題或經驗,請在此撰寫您的意見咨詢!
您的姓名:


您的評論: 注意: 評論內容不支持HTML代碼!

顧客評分: 差評            好評

請在下框輸入驗證號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