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ice: Undefined index: HTTP_ACCEPT_LANGUAGE in /home/hk2/public_html/catalog/controller/common/header.php on line 6 重新發現老子

出版社

 

重新發現老子

重新發現老子
書名: 重新發現老子
作者 黃遠葆
語言 简体中文
國際書號: 7806543150/C•24
地區 廣州
年份 2001
平均評分: 暫沒評分

0.易俗之序(1)
00.道之序(3)
000.問之序(5)
0000.再序(7)
00000.自序(9)
第六篇  問題的發現(13)
第一章  紮根自然的中國文化常青樹(15)
第二章  問疑(19)
第三章  永恆的課題(22)
第四章  萬應的方法(25)
第五章  不言之教、不行而知(30)
第六章  言不盡意、以物示意(33)
第五篇  問題的提出(39)
第一章  中國文化六大觀念(42)
一、做學問,先開眼,問自然,聽文化之音(42)
二、六大觀念綜述(46)
三、守全知偏(65)
第二章  怎樣認識道(70)
一、道——回答“存在”問題(70)
二、人造天網的構成(73)
三、從天網中六個層面之統一關係
看老子立體哲學的辯證法(80)
四、知不知(85)
五、全面認識道(89)
第三章  童子問道(96)
一、人法道(96)
二、道法自然(99)
三、可像之道(101)
第四篇  十六字說(105)
第一章  卜、樸(108)
第二章  穀(114)
一、穀(114)
二、欲(117)
第三章  無(121)
第四章  常、恒(127)
一、常字六義(127)
二、恒字六義說明(131)
第五章  沖(136)
一、  道沖=場(136)
二、  沖字六義(138)
第六章  沕、渢(140)
一、沕(140)
二、渢(143)
第七章  一、二、三、而萬、而大(146)
—、一(146)
二、二(147)
三、三(147)
四、大(149)
第八章  自然及其道(155)
一、自然之然(155)
二、自然的數量關係(156)
三、域中四大(159)
四、道法自然之永動、永生(162)
五、反自然而瘋牛病(165)
第三篇  第一概念(167)
第一章  易、道、儒對道、德、生的主要表述(168)
第二章  生——中國文化的中心(174)
一、生字六面觀(174)
二、關於生的概念體系(181)
第三章  道——中國文化之根(188)
一、老子論道(188)
二、周易論道(200)
三、對道的總體認識說明(207)
第四章  德——個體存在的根據(214)
一、說德亦說道(214)
二、以生為中心來說德及道(215)
三、德的各種表現及其統一(218)
四、關於德的各種表述的自圓之說(222)
五、德的概念體系(228)
第五章  論道(236)
一、入玄門而讀《道德經》(236)
二、我的無神論(240)
三、道與自然的相容性(245)
四、道、德、生的概念體系(252)
五、《道德經》的自圓性(257)
第二篇  道德經的卦結構及其自圓之說(275)
上:道經(276)
下:德經(306)
第一篇  《道德經》易說(341)
上:道經(343)
下:德經(364)
附錄一:老、孔言不(383)
附錄二:《老子》與世界哲學比對(399)
後記(409)
參考書目(415)
黃遠葆著作選(書目)(417)
 

                    0.易俗之序
讀老子的書,
讀不懂;
說老子的書,
說不通。
究竟是誰胡說八道?
不問老子,
哪得知道。
老子的書,
處處有金石良言,
可大學者,卻白日見鬥;
難道是老子邏輯混亂?
老子的思維,
有深意,無俗套;
一念所生,
邏輯一貫;
是詞,是字,
都有明白的統一規範。


                            00.道之序
      道是自然的根柢,當然,道的觀念也是科學、哲學以至全文化的根柢。人類的一切發現和蠢舉,都可以作為老子道的注記。《道德經》提出的道,作為人類的最高觀念,是不可逾越的。之所以如此,是老子綜羅了他之前的三千年文化;之所以我們如此下定論,是因為它又經歷了三千年的考驗。
     《道德經》的根柢是“道德”二字,而道表徵的對象是“大”和“一”。和《道德經》一樣,本書就依據這四個字而全面鋪開。在此,我們必須推翻王夫之及其他人對《道德經》的一切誤釋、誤批,還要推翻史學家關於春秋前為“鬼神迷信時代”的評論,以便還“道德”的真意。
       當今,是控制論時代,我們遵照老子的訓示:“執今之道,以禦今之有”,用控制論的觀念去讀《道德經》,也就是按中國文化的結構主義觀點去讀之,以便檢驗《道德經》概念體系的自圓性及其與全文化、全自然的相容性,確證上述定論。
       在《道德經》理論脈絡中,“道法自然”是作者和讀者共同的最高指示。老子道的主要特徵不是“無為”,而是“善貸且善成”;它是自然造物、造化的終極原因,也是人的一切成功活動的依歸;完全合道,人必無為,物亦自正。“尊道貴德”,則是《道德經》以至全文化的是非判別準則。弄清這些斷語在《道德經》中的綱領性作用,將使道的觀念活龍活現。這可是以老子之道,還治《老子》之真!
      本書說明了老子的觀念和最新物理觀念、最新生物觀念、基因觀念相


                        000.問之序
          從牛頓力學到維納控制論,再到人類基因工程,三百年來科學發現突飛猛進,科技戰爭形式也突飛猛進!但是,整個文明史一再證明:不論什麼劃時代的發現、發明,最後都可以找到先哲的先見。世界的大同一和歷史的大同一是一致的。
         綜羅百代而又經歷百代的老子《道德經》,是被現代自然科學和社會學所印證,還是被否定呢?我們能否再來阿Q一番:“古已有之”呢?中國現代的學生和大學者有否必要讀《道德經》,以期得到更新的啟迪?
          中國文化的整個思路是:從形象著眼,通過易簡方法,尋找結構化的關係,找到最中心、最起作用的極點,這極點就是造物、造化總根源的道和相繼變化的有機形式——生,然後由心到身、著落到使自身結構通變而優化的事。這一切的前提是在它們背後有一個同一的“道”,而《道德經》是最早也是唯一給予“道”的觀念以全面準確表述的書。同時,《道德經》也就成為關於自然的科學、自然的哲學以至全文化的高度概括。
          很可惜,老子之後,真能完整、準確地理解和表述他的思想觀念的人或許“不言";而“言者”卻有不知:孔子所貴的只是人文之德;孫子多言人事、少言自然;莊子將老子觀點推向極端,放大來研究,最後只著落到尊道。中國是結構主義的故鄉,如果不用整體結構的思維方式去理解《道德經》,總是殘缺的。為了熟悉老子的思想結構,我以小字輩的身份到老子的“村社”裡去探索、問疑,終於認識到。


                       0000.再序
        自然怎麼樣?為什麼?
       如果就這問題,請世界級的哲學大師或大數學家、物理學家、生物學家回答,他們的答案能令人滿意嗎?如果問一位從教科書中讀來一點自然知識的中學生,他又如何回答?今天,您能從信息網中找到這個問題的滿意答案嗎?
        如果您找不到滿意答案或不知是否滿意,那麼,不管是誰,只要你讀一下這本書,瞭解一下老子的真知灼見,您將發現:除了數學之外,老子不愧為人類一切學問的先師。不論任何大師,都無老子的博大精深。如果您認為言過其實,請你先讀一下參考書[3]、[4],瞭解院士們對現代科學的看法,爾後再與本書闡明的老子研究成果進行比對。如果您還想尋找老子思想來源,請您讀參考書[5],從中可瞭解到無字天書的《易》,是如何用符號而不是用文字描寫自然的。
        在本書的後記中,按時間先後原原本本地寫出我對問題的發現和思路的發展。本來,我並不知道老子的見解是如此精深博大,也不是一開始就能意會它可以和世界最新科學成果、哲學成果比對的;只是為了真正讀通,才不罷休地檢驗其相容性。現在,我才知道,我以前讀過的科研方法、科學哲學以及自然科學的全部知識,似乎都印證了老子的先知。這與胡適關於“國故無進化論”觀點而不去讀的態度完全相反。
       科學的發展,人類的進步,要靠年青的一代。如果我在青年時代能讀
 

                       00000.自序
       “猶龍”,是孔子對老子的恰當評價。然而,王夫之卻認為司馬遷說的“老聃:無為白化,清淨自正”才相近。王夫之所理解的“無為”,只是老子關於人事之道的希望;而老子道的原意是:通于自然的一切,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共同終極原因。我寫的這本書,已證明孔子是正確的。王夫之的《老子衍》,作為針對三千年來人們對老子曲解的批判,還算得尖刻有力;但若說要批判老子,至少還差三級!因為王夫之較有深見的地方也只是“天下道”而已。
        儘管王夫之已經從老子的章句到全文的若干部分進行過邏輯比較分析,但離魯迅所要求的“要全文、全人分析”相去還遠。雖然,他也結合自己所瞭解的自然現象和實踐去進行分析,但對於人類關於自然全部實踐的知識,他比之老子所知道的要少得多;或許他使用的有效思維時間太少,因而他的邏輯鏈比老子短得多。因此,他根本不理解老子的本意是什麼,從而多有後人一樣的誤解、誤批。
       我的思維方法無他,就是學老子。老子的書明白告訴我們,他的道是“法自然”。自然如何,他就說如何,何錯之有?何陰謀之有?何重柔、重無為之有?人未有之前,自然已存在了,誰去為之?存在物為生而負陰抱陽,因而有知白、守黑,知榮、守辱,知剛、守柔,知雄、守雌,這簡直是同語反復,何偏之有?一本《道德經》,陰陽二字只用過一次,而且強調了向陽生,又何重陰之有?黑格爾關於萬物的結構式是對立統一,因而存在絕對鬥爭與絕對和合的問題。而老子提出的萬物結構式是陰、陽、和。和是萬有關係,並不限於對立雙方,當然不能絕對化,與萬方鬥必自絕!又何可爭議!
       老子的道,必須表現自然的永存、永動、永生、永新。自然是分層、升級的,這一級要風化,要走向死亡(不道),自有上一級的催化,以使這一級固化——恢復原樣。這一級細胞老化,就有酶催化使基因得以複製(固定);“固化"就是道的大一統的統一欲望。當然,酶、天也會老化、失真。可見,這一級的不變量(樞、圓心),在上一級看來仍是可變的。而老子的道,已設定通到最高一級,因而是無可複加的。剩下的問題是要分析老子的見地是否精當。
         曹操對神龍的見解是:龍不但生活在三維空間,而且能大能小、能顯能藏。只有這樣,才能模寫自然的真實情況。老子的道也正是如此。我們看老子,讀老子寫的文章,領悟老子的思維方法,感知他神龍的氣勢,讚歎他如龍爪一樣的尖刻語言。他從終極原因的探索,到自然、社會現象的描寫,始終把握著常與非常,常道與非常道的分界線,將人類四大永恆課題全面鋪開。他關於兩極分化,以及生死觀的分化,寫得何其深刻!他關於道諷(信息)“衣養萬物而不為主”,關於道常(基因、樸)“沒身不殆”,關於道沖、統一場的理論,關於道隱(善貸且善成)無所不在地使用;關於“尊道貴德”的世界構成法則,關於認知方法和態度,以至於行為方略,都寫得活生生的,可謂波瀾壯闊!老子的精當還在於人們讀不懂其意思的部分,就好像老子在三千年前,就已講清楚今天科學的成果。他關於場、信息,關於生理學、遺傳學,關於控制論,關於最優化……,以至於力學結構的理論,都有超時代的指導意義。不是老子通神,而是自然本來就是神奇地同一,老子只不過是選對了課題對象,“貞觀也”。
 

如果您對本書籍有什麼問題或經驗,請在此撰寫您的意見咨詢!
您的姓名:


您的評論: 注意: 評論內容不支持HTML代碼!

顧客評分: 差評            好評

請在下框輸入驗證號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