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ice: Undefined index: HTTP_ACCEPT_LANGUAGE in /home/hk2/public_html/catalog/controller/common/header.php on line 6 道家語錄

出版社

 

道家語錄

道家語錄
書名: 道家語錄
作者 王夏剛
語言 繁體中文
國際書號: 9787536684669
地區 重慶
年份 2007
出版社: 重慶出版社
平均評分: 暫沒評分

序 (1)
道德經
難以言傳的『道』 (2)道可道,非常道/道的衍生/無為萬物之始
無為而無不為 (7)
不尚賢/順應自然法則生活/無為而無不為
『柔弱不爭』的人生謀略   (13)
不爭,則天下莫能與之爭/不爭而善勝的訣竅-虛靜/不爭而善勝的訣竅-取與之間的奧妙、柔弱勝剛強/寵辱若驚-善處榮譽和不幸
難易相成福禍相依  (二五)
難易相成/大道廢,有仁義-善、惡、美、醜等相輔相成/福禍相依
無用之用的大智慧  (32)
無用之用、五色令人目盲-過度的物欲會破壞安寧的生活
知足無爭的淳樸世界  (35)
『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的知足心態/無戰事的淳樸世界
愚民、無爭的治民方略  (40)
去除心計的愚民政策/減政輕刑的治術
聖人得道的途徑  (44)
我有三寶: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為學日益,為道日損
莊子
無所憑依的逍遙遊  (52)
鯤鵬展翅/望洋興嘆的秋水/井底之蛙
理想世界的理想人物  (60)
列子禦風而行/『物莫之傷』的神人/對死生、利害無動於衷的至人/不言而教的聖人/無思無慮的德人/形體殘殘缺而精神自足的畸人/『不知說生,不知惡死』的真人/順應自然、不懷私見的至人
價值判斷的相對主義  (87)
物無分彼此/朝三暮四/莊周夢蝶/大小之辯/正色正味渺難尋/魚水之樂誰解得?
無用之用為大用  (98)
無用有用的標準/大瓠的妙用/大樹的智慧和處世方略
道之真諦的表達和體會  (110)
如何傳達國君間的言辭-出使者的困境/書難言道-文字的難題\用寓言、重言、卮言來表達思想
曳尾泥塗的養生術  (120)
曳尾泥塗為求生/庖丁解牛話養生/去除機械事和機心
自然無為存真性  (125)
混沌世界開竅死/治馬失馬/善治天下者順
生死相對論  (131)
生死相對/秦失吊老聃/莊周喪妻鼓盆歌
對禮樂制度的冷嘲熱諷  (137)
儒以《詩》、《禮》發塚/仁義禮智信純系多餘/對儒家聖人的批評/笑駡權貴
列子
人與自然  (150)
對自然的改造〈女媧補天、愚公移山、夸父追日〕/對自然的思考〈兩小兒辯日、杞人憂天)科學構想:機器人的妙思( 師造人)
人與自然物的和諧相處 
厚待生靈,順性生養(簡子放生、 上漚鳥、飼虎良法、狙公賦茅、呆木雞)反對人類中心主義人與人如何相處  (169)
 

    道家是中國春秋戰國時期,以老、莊學說為中心的哲學思想流派。“道家”一詞始見於西 漢司馬談的《論六家要旨》,稱其為“道德家”,直至東漢班固在 《漢書•藝文志》中方稱之為道家。“道”是道家思想的核心。道家認為,“道”是先天而生的宇宙本源,是宇宙中一切物質運動的法則。道家強調人們在思想、行為上應效法“道”的“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政治上主張 “無為而治”;倫理上主張“絕仁棄義”
    漢初,道家思想與名、法結合成黃老之學,為統治者所重。爾後,漢武帝納大儒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之言,道家從此脫離主流,滲入民間。從而,道家思想為道教在漢代統治思想的宗教化土壤中滋生提供了種子。自漢、魏、南北朝後,道教修改道家的某些學術思想,用以與佛教抗衡,乃使道家與道教涇渭難辨。正如蔡元培評胡適從一半神話、一半正史的記載中抽出純粹的哲學思想,彙編成系統的《中國哲學史大綱》一樣,要完全將道家與道教區分開來,絕非易事。道教雖在理論上汲取了大量的道家思想,甚至奉老子為教主,但作為哲學思想流派的道家與宗教派別的道教並非同一,更不能說道教 理論即為道家思想道家思想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要瞭解中國文 化及中國人的現實人生態度就不能不瞭解道家及道教。魯迅先生曾言:“中 國文化的根底在道教。”
    經第一次世界大戰洗禮後的歐洲人,尤其是德國人,曾一度借中國的道家 思想來醫治西 方的“文明病”,老子也因此極受德國戰後青年的崇拜。戰前,德國青年大都身揣尼采的《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而戰後的青年大都手捧來自東方的《道德經》。如今,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人們極力追求外在的物質財富,卻忘了自身的內在價值,各種社會問題層出不窮,那種只有從獨處靜思 中所獲取的睿智與我們正漸行漸遠。而道家思想中的人生哲學對人們的生存與內在精神的提高具有重要意義,有助於我們在現代社會中確立並完善自我,豐富並充實人生。
    道家著作數量眾多,本書擷取了其中的重要著述,如《道德經》、《莊子》、《列子》、《抱樸子》、《太平經》、《陰符經》等道家經典中的吉光片羽,加以注釋、翻譯,使讀者易於理解句子的本義及引申義。其他道家著作,非不重要,因其學派歸屬不明;或因觀點與上述著作的論述重複;或因已發展為道教,增添了不少荒誕的內容,其思辨成分已十分淡薄;另因個人精力有限,難以窮盡 道家經典故選取語錄的範圍謹以此為斷,望讀者諒之。
    道家言語或雋語迭出,空無所依,或言簡意賅,妙語微言,某些語句頗難 與現代漢語對 接,編者在采擇翻譯過程中參考了陳鼓應先生、黃士吉先生、楊柳橋先生等之作,在此表示感謝。由於才學所限,書中不免詞不達意或理解謬誤之處,望讀者不吝指正。


                       夏剛丙戌歲孟冬於讀樹齋
 

如果您對本書籍有什麼問題或經驗,請在此撰寫您的意見咨詢!
您的姓名:


您的評論: 注意: 評論內容不支持HTML代碼!

顧客評分: 差評            好評

請在下框輸入驗證號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