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ice: Undefined index: HTTP_ACCEPT_LANGUAGE in /home/hk2/public_html/catalog/controller/common/header.php on line 6 老子河上公注斠理

出版社

 

老子河上公注斠理

老子河上公注斠理
書名: 老子河上公注斠理
作者 鄭成海
語言 繁體中文
國際書號:
地區 臺北
年份 1971
出版社: 臺灣中華書局
平均評分: 暫沒評分

宋建安虞氏家塾河上公注本影印一頁
日本河上公注舊鈔本影印兩頁
嚴序
自序
本書所據版本書目
本書引用書目
體道第一(一)
養身第二(一一)
安民第三(一八)
嫵源第四(二六)
虛用第五(三五)
成象第六(三九)
韜光第七(四三)
易性第八(四七)
運夷第九(五二)
能為第十(五五)
無用第十一(六六)
檢欲第十二(七○)
猒恥第十三(七四)
贊玄第十四(八二)
顯德第十五(九二)
歸根第十六(一○二)
淳風第十七(一一三)
俗薄第十八(一一七)
還淳第十九(一二一)
異俗第二十(一二七)
虛心第二十一(一四○)
益謙第二十二(一四五)
虛無第二十三(一五一)
苦恩第二十四(一五八)
象元第二十五(一六三)
重德第二十六(一七二)
巧用第二十七(一七七)
反樸第二十八(一八四)
無為第二十九(一九一)
儉武第三十(一九八)
偃武第三十一(二○四)
聖德第三十二(二一五)
辯德第三十三(二二○)
任成第三十四(二二三)
仁德第三十五(二二八)
微明第三十六(二三二)
為政第三十七(二三五)
論德第三十八(二三九)
法木第三十九(二四七)
去用第四十(二六一)
同異第四十一(二六三)
道化第四十二(二七一)
徧用第四十三(二七七)
立戒第四十四(二八○)
洪德第四十五(二八三)
儉欲第四十六(二八八)
鹽遠第四十七(二九一)
忘知第四十八(二九四)
任德第四十九(二九七)
貴生第五十(三○四)
養德第五十一(三一○)
歸元第五十二(三一五)
益證第五十三(三二○)
修觀第五十四(三二六)
玄符第五十五(三三一)
玄德第五十六(三三九)
淳風第五十七(三四四)
順化第五十八(三五○)
守道第五十九(三五九)
居位第六十(三六四)
謙德第六十一(三六八)
為道第六十二(三七三)
恩始第六十三(三八○)
守微第六十四(三八四)
淳德第六十五(三九三)
後己第六十六(三九九)
三寶第六十七(四○三)
配天第六十八(四一二)
玄用第六十九(四一五)
知難第七十(四二一)
知病第七十一(四二五)
愛己第七十二(四二七)
任為第七十三(四三二)
制惑第七十四(四三六)
貪損第七十五(四四二)
戒強第七十六(四四六)
天道第七十七(四五○)

嚴序
河上公老子章句,為東漠道教徒誦習之書;流行於晉、唐諸代。唐劉知幾指謂:「不經之鄙言,流俗之虛話。」河上公故事,謊誕不經,當屬偽託。然考其所注內容,雖涉養生吐納之說,其行文簡要,亦頗可采者。降及近代,乾、嘉以來,因武英毆聚珍本以明張之象所刊之晉王弼注本校永樂大典本,光緒初年,浙江書局所刻之十子全書,亦採用此本;於是王注本乃為士林所推重。自是老子校勘蔚成風氣:畢沅之老子道德經考異、馬敘倫之老子覈詁、勞健之老子古本考,皆依唐傅奕本為根據,陶鴻慶之讀老劄記、高亨之老子正詁、劉國鈞之老子王弼注校記、蔣錫昌之老子校詁、日本石田羊一之老子王弼註刊誤、波多野太郎之老子王註校正,則以王弼注本為主;嚴可均之老子唐本考異、魏錫曾之校老子、羅振玉之老子考異、何士驥之古本道德經校刊、朱謙之之老子校釋,俱以唐易州籠興觀碑本為依據。惟王重民以道藏河上公注本,校法國巴黎國立圖書館所藏伯希和二六三九號敦煌寫本河上公注本殘卷經注之異同,寥寥數十百言,無大貢獻。鄭成海同學從餘研究老子,取宋建安虞氏家塾所刊河上公注本,參覈眾本,作詳密之校正,亦可謂蹊徑獨闢者矣。或海所據版本達三十餘種之多,除斯坦因四六八一號敦煌寫本河上公注殘卷不及兩頁,與日本慶長間活字河上公注本校刻欠精,未加考校外,現存河上公各本,幾已網羅殆盡;搜尋之廣,用力之勤,有足多者。世之研究老子河上公注木者,於此書殊不能不加意焉。
成海生長馬來亞,嚮往祖國文化;先後畢業於國立臺灣大學中文系及輔仁大學中文研究所,刻勵劬學,今成此著,可謂業精於勤;望毋以此自滿。荀子曰:「真積力久則入,學至乎沒而後止也。」鄭生其勉諸!
中華民國開國六十年青年節福州嚴靈峯於臺灣省之臺北市
自序
老子一書,今盛行於世者,有王弼注本與河上公章句木。宋張淏雲穀雜記引梁虞龥論書表曰:『山陰曇釀村養鵝道士謂羲之曰:「久欲寫河上公老子,縑素早辦,無人能書。府君能自屈書道德兩章,便合羣以奉。」』是河上公老子章句始見於此。隋書經籍志著錄河上丈人注老子經二卷。隋志蓋本於阮孝緒七錄,是河上注大行於梁代。河上公章句作者何人,千餘年來,聚訟紛紜,愚以為日本武內義雄之言較為可信,其言曰:『河上公注老子,實本於葛玄所著之老節解與葛洪之玄洞經而校正整理之,託名河上公者以經過葛玄、鄭思遠、葛洪而戍焉。神仙傳以為老子五千文「說外損榮華,內養生壽之道,」故密合於河上公注義,亦可以證河上公注,是葛洪一家之學矣。』
河上公章句今存於世者,以宋建安虞氏家塾本較佳,但是書屢經傳鈔,殘奪譌誤,亦復不少,至如其他傳本,其殘誤之處,倍於虞氏家塾本;開卷茫然,幾難卒讀,尤為初學者所不能解。今據虞氏家墊木,輔以敦煌、景龍、道藏本等凡三十三種。經校正所得,舉其大端如後:
(一)有形近而誤者:
如第一章:「非常名。」注:「……外如愚頭。」
謹案:「頭」當作「頑」,形近而譌也。天文鈔本、古鈔木、顧本、集注木、校本、互注本、惟木、世德堂本、歸有光本、陳本並作「頑」可證。
(二)有脫字而誤者:
如第五十三章:「是謂盜誇。」注:「百姓而君有餘者……」
謹案:「百姓而君有餘者」,此注疑有脫文,斯坦因三九二六、奈卷、天文鈔木、古紗木、強本、顧木、集注本、道德真經註木、世德堂本、陳本「百姓」下並有「不足」二字,是也,今本脫「不足」,則文不成義,當據補。
(三)有壤字而誤者:
如第四章:「挫其銳。」注:「……當挫上之……」
謹案:「當挫上之」不可通。「上」疑當作「止」。五十六章注亦作「止」,是其證。「上」為「止」之壤字,天文鈔本、古鈔本、強本、顧本、道德真經註木、惟本、世德堂本、歸有光本、陳本皆作「止」,當據正。
(四)有涉上文而誤者:
如第四章:「湛兮似若存。」注:「言當湛然安靜……」
謹案:「當」疑當作「道」蓋涉上文而誤。天文鈔本、古鈔本、陳本「當」並作「道」,是其證。
(五)有涉下注而衍者:
如第二十八章:「知其白,守其黑,為天下式。」注:「……如是,則可為天下法式。則得常在。」
謹案:「則得常在」四字,疑涉下注「人能為天下法式,則德常在於己」而衍。天文鈔本、古鈔本、強本、陳本、正無「則得常在」四字。
(六)有涉正文而衍者:
如第四十八章:「取天下常以無事。」注:「取、洽也。治天下常當以無事……」
謹案:王師雲,「常」字涉正文而衍。是也。道德真經註本正無「常」字。
(七)有二字互倒而誤者:
如第二十二章:「是以聖人抱一為天下式。」注:「抱、守;法、式也……」
謹案:「守」與「法」並釋經文「抱」與「式」,則注文「抱、守、法、式也」,當作一抱、守,式、法也」明矣。天文鈔本、古鈔本、強本、顧木、道德真經註本、範本、陳本並作「抱、守也,式、法也」,是其證。今本「式、法」誤倒為「法、式」,當據正。
(八)有不明文義而妄加者:
如第五十章:「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注:「……鼻不妄香晁、口不妄言味……」
謹案:「香」字疑係衍文,柰卷、天文鈔木、古鈔本、顧本、陳木並無「香」字,是也,當據刪。……柰卷、天文鈔本、古鈔本、陳本並無「味」字,是也。當據正。
(九)有不明避諱而妄改者:
如第五十七章:「以正治國。」注:「以、至也。天使正身之人、使至有國也。」
謹案:「以、至也。」疑當作「洽、至也。」觀下文「使至有國也」釋正文「治國」,是以「至」釋「治」也。奈卷、天文鈔本、古鈔木、陳本皆作「之、至也。」「治」作「之」,蓋唐人避高宗諱改。
(一○)有後人旁記而誤入注文者:
如第二十九:「孰者失之。」注:「……生於作偽也。」
謹案:「生於詐偽也」五字,疑係人旁記之詞,傳鈔者誤入注文也。範本正無「生於作偽也」五字,當據正。
(二)有今本誤他本亦皆誤者:
如第六十二章:「美言可以市。」注:「……夫市交易而退,不相宜。……」
謹案:「不相宜」,義頗難通。疑當作「不相與」,謂不相交往也。「與」、「宜」以音近而誤也。「相與」即史記滑稽傳所謂:「歡然道故,私情相與。」呂氏春秋慎行篇聽謂:「為義者,始而『相與』,久而相信,卒而相親。」是也。
民國五十六年秋,成海從嚴師靈峯習老子,得嚴師悉心教導,乃廣羅河上公章句各種異本,互加校理,歷時有年,草成此書,約二十餘萬言,唯海心力俱拙,舛誤難免,祈前輩學者,不吝匡正。本文撰寫期間,承屈師翼鵬函請日本京都大學  平岡武夫教授代為影印天文舊鈔河上公本,近衛公爵藏舊鈔河上公注本,又蒙中央研究院傅斯年圖書館、木校文學院圖書館諸位先生惠予借書之便利。謹於此一併致謝。民國五十八年五月三日  普寧鄭成海序於輔仁大學文學院男生宿舍二○六室。
    如第二十九:「孰者失之。」注:「……生於作偽也。」
    謹案:「生於詐偽也」五字,疑係人旁記之詞,傳鈔者誤入注文也。範本正無「生於作偽也」
五字,當據正。
    (二)有今本誤他本亦皆誤者:
    如第六十二章:「美言可以市。」注:「……夫市交易而退,不相宜。……」
    謹案:「不相宜」,義頗難通。疑當作「不相與」,謂不相交往也。「與」、「宜」以音近而誤
也。「相與」即史記滑稽傳所謂:「歡然道故,私情相與。」呂氏春秋慎行篇聽謂:「為義
者,始而『相與』,久而相信,卒而相親。」是也。
    民國五十六年秋,成海從嚴師靈峯習老子,得嚴師悉心教導,乃廣羅河上公章句各種異本,互加校
理,歷時有年,草成此書,約二十餘萬言,唯海心力俱拙,舛誤難免,祈前輩學者,不吝匡正。本
文撰寫期間,承屈師翼鵬函請日本京都大學  平岡武夫教授代為影印天文舊鈔河上公本,近衛公爵
藏舊鈔河上公注本,又蒙中央研究院傅斯年圖書館、木校文學院圖書館諸位先生惠予借書之便利。謹
於此一併致謝。民國五十八年五月三日  普寧鄭成海序於輔仁大學文學院男生宿舍二○六室。
本書所據版本書目
1宋刊河上公注老子道德經(底木)
2意林(唐、馬總)
3羣書治要(唐、魏徵等)
4說郛(明、陶宗儀纂,民國十六年張宗祥重編本)
5伯希和二三四七號(唐景龍三年寫木殘卷)
6伯希和二五八四號(唐開元二年索洞玄寫本殘卷)
7伯希和二四一七號(唐天寶十年寫本殘卷)
8斯坦因六四五三號(唐天寶十年寫本殘卷)
9斯坦因四七七號(唐寫本河上公注殘卷)
10斯坦因三九二六號(唐寫本河上公注殘卷)
11日本嫌倉時代舊鈔河上公注本殘卷(柰良聖語藏本)
簡稱  柰卷
12日本天文十五年河上公注舊鈔本
簡稱  天文鈔木
13日本近衞公爵舊鈔河上公注本

如果您對本書籍有什麼問題或經驗,請在此撰寫您的意見咨詢!
您的姓名:


您的評論: 注意: 評論內容不支持HTML代碼!

顧客評分: 差評            好評

請在下框輸入驗證號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