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ice: Undefined index: HTTP_ACCEPT_LANGUAGE in /home/hk2/public_html/catalog/controller/common/header.php on line 6 即神即心真人之誥與陶弘景的信仰世界

出版社

 

即神即心真人之誥與陶弘景的信仰世界

即神即心真人之誥與陶弘景的信仰世界
書名: 即神即心真人之誥與陶弘景的信仰世界
作者 程樂松
語言 简体中文
國際書號: 9787300121031
地區 北京
年份 2010
出版社: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平均評分: 暫沒評分

導論  (1)
    一、釋題  (1)
    二、概念之界說  (5)
    三、研究歷史回顧  (9)
    四、研究資料與方法  (13)
第一章  陶弘景生平考索  (19)
    一、史籍中所見的陶弘景傳記資料考辨  (23)
    二、陶弘景的家學與早年慕道經歷  (29)
    三、行義與隱居:陶弘景的入山選擇與動機  (34)
    四、陶弘景的知識與道教實踐  (42)
    五、結論  (47)
第二章  六朝時期的感遇與啟示  (48)
    一、志怪小說中的感遇故事  (53)
    二、宗教經典的啟示  (60)
    三、陶弘景之前的楊許手書  (64)
    四、結論  (68)
第三章  陶弘景的神秘經驗與“真人之誥”  (69)
    一、陶弘景的夢與神秘經驗  (72)
    二、“玄中之師”與“真人之誥”  (81)
    三、結論  (86)
第四章  《真誥》、《登真隱訣》與楊許手書  (87)
    一、楊許手書文本歷史中的《真跡》與《真誥》  (92)
    1.《真誥》的篇章結構與版本  (92)
    2.《真誥》與《真跡》關係考論  (96)
    二、華僑與《真誥》之編年  (110)
    三、《登真隱訣》的輯佚及其與《真誥》之關係  (116)
    1.《登真隱訣》的版本及其散佚  (116)
    2.《登真隱訣》的篇章結構  (124)
    四、結論:楊許手書與陶弘景的“真人之誥”  (132)
第五章  從敍事到經典:陶弘景注釋及注文重讀  (134)
    一、真人降■的敍事重構及《真誥》的文本框架  (137)
    1.楊許真■的敍事結構分析  (137)
    2.《真誥》中所見之敍事重構分析  (143)
    二、“神聖”的呈現:陶弘景注釋的文獻學分析  (158)
    三、注釋中的神學建構  (173)
    四、結論  (184)
第六章  《周氏冥通記》:敍事、誥■與修真  (185)
    一、《冥通記》緣起及作者考索  (188)
    二、《冥通記》與“真人之誥”:敍事中的誥■與煉養  (195)
    三、結論  (201)
第七章  結論:陶弘景的道教學  (203)
    一、“真人之誥”的詮釋與陶弘景的道教學  (207)
    二、陶弘景道教學的理解:從“真人之誥”出發  (212)
附錄一  《登真隱訣》佚文彙編  (218)
附錄二  《真誥》道授篇、陶弘景注釋中的經典品目與上清經典及仙傳之對參  (247)
參考文獻  (251)
    一、《道藏》經典及古典文獻資料  (251)
    1.《道藏》內經典文獻  (251)
    2.藏外古籍文獻資料  (252)
    二、中文及日文  (253)
    三、西文  (262)

總  序
    時光已悄然走到了21世紀的第二個十年。哲學這門古老的思想技藝在蜿蜒曲折的歷史長河中屢經淘漉,在主題、方法和形態上不斷發生著深刻的變化;然而,在自身中對自由精神的追求,在思想中對智慧境界的探尋,在反思中對歷史與現實的把握,卻是她一以貫之、經久不衰的品格。正是這些品格,使每個時代傑出的哲學思想成為時代精神的精華。
    我們正處在風雲際會的全球化時代,紛繁複雜的時代變遷既為理智生活提供了足夠豐富的思想材料,也向哲學提出了極其嚴峻的挑戰:如何描述我們的生活世界?如何刻畫我們實際的生存境域?如何讓馳騖於外物的內心生活重新贏得自足的根基?如何穿越各種技術統治的壁壘,實現自由而全面的發展?
    我們也站在古今中西的十字路口,源流各異卻又殊途同歸的各種思想資源既為哲學提供了豐富的滋養,也讓哲學面對數不清的艱難抉擇:如果哲學眞的是帶著鄉愁尋找家園的衝動,那麼夢想中的家園是在古老的期盼中,還是在今日的創造中?既然以往的哲學已經提供了形形色色的安身立命和改造世界的指南,確立了各個層面的觀念批判和社會批判的原則,當今的哲學又如何在繼承、革新和創造中描畫自身的範式?
    這些問題,這些挑戰,已然引發了多種多樣的回應。這些回應方式接續著哲學長河中的偉大傳統,舉其卓有成效者,或以經典文本為研究物件,與哲學大師晤對,與時代問題對接;或直面哲學問題,以銳利才思洞幽燭微,以當代立場梳理剖析;或在反思中拷問現實哲學問題,舉凡倫理人生謎題、宗教信仰困境、科技生態難題,皆以哲思相發明,力求化危機為契機。
    在回應這些挑戰的學者中,既有涵泳覃思的學界耆宿,也有意氣風發的中青年才俊。以新一代中青年學者之佼佼者而言,視野開闊而不故步自封,沉著穩健而能破門戶之見,多能將本土資源與異域資源相貫通,將才氣與襟懷相融會,管窺錐指,亦能以小見大,舊瓶裝新酒,未必不能化腐朽為神奇。
    為了讓這些當代的回應更充分地發出自己的聲音,展示當代學者特別是中青年學者的研究成果,哲學文庫編委會與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合作,遴選佳作,薈萃英華,推出“哲學文庫”系列研究叢書,以期回應哲學應當直面的各種挑戰,應當反思的各種難題,力圖敞開更廣泛的理論視域,力求奠定更深厚的思想地基。假以時日,集腋成裘,匯成系列,對當代中國的哲學研究當大有裨益,亦能於國際學界贏得一席之地。
    是所望焉。謹序。
    哲學文庫編委會
    2010年1月1日

    陶弘景是六朝道教上清派研究中最為重要的人物,其編撰的《真誥》、《登真隱訣》和《周氏冥通記》也是學界最為重視的文獻。因此,以陶弘景的生平傳記及上述三個文獻為中心的研究可謂豐富。然而,以陶弘景自身宗教信仰為中心,全面深入研究其生平、著作及思想的著作,卻十分鮮見。本書的最大特點在於,在上清派道教思想及教義體系建構的視野中,詳盡闡述了陶弘景與真人誥■之間的複雜關係。此外,作者並沒有止步于歷史和文獻性的考察,全書以宗教學的視野,進一步將研究擴展到陶弘景的宗教信仰,這是目前為止的所有研究尚未涉及的一個視角。
    本書的導論及七章正論,以對研究方法的充分反思和深入分析為基礎,在陶弘景生平考證、六朝時代的宗教感遇及啟示傳統、陶弘景自身的宗教經驗、茅山真人之誥的文獻歷史及宗教學意涵分析、關於《真誥》《登其隱訣》《周氏冥通記》等文本及陶弘景注釋方法、陶弘景的道教學等諸多研究課題上,都提出了突破目前研究界限,具有衝擊力的真知灼見。此外,作者在本書附錄一“《登真隱訣》佚文彙編”中廣泛收集了散見於歷史文獻中的《登真隱訣》佚文,並且以原本七篇的結構為基礎進行整理,對學界研究有一定的貢獻。這一亮點也大大提升了本書的價值。
    我與程樂松博士的相識,是受香港中文大學黎志添教授之邀,參與程樂松博士的學位論文審查和答辯。在審閱和答辯過程中,我從此前有關陶弘景及其著作的研究出發,對程樂松博士的論文提出幾點修改意見。本書不僅將我提出的幾點意見予以深化,而且在我的意見基礎上達到了新的高度。
    程博士全新的研究成果將通過本書的出版得到更多的關注,我十分欣慰,與此同時,我更加期待其在今後的研究中取得更大的飛躍。
麥穀邦夫
2010年1月  記於京都

如果您對本書籍有什麼問題或經驗,請在此撰寫您的意見咨詢!
您的姓名:


您的評論: 注意: 評論內容不支持HTML代碼!

顧客評分: 差評            好評

請在下框輸入驗證號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