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ice: Undefined index: HTTP_ACCEPT_LANGUAGE in /home/hk2/public_html/catalog/controller/common/header.php on line 6 蘊徼論 — 場有經驗的本質

出版社

 

蘊徼論 — 場有經驗的本質

蘊徼論 — 場有經驗的本質
書名: 蘊徼論 — 場有經驗的本質
作者 唐力權
語言 繁體中文
國際書號: 9787500428190
地區 中國
年份 2001
出版社: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平均評分: 暫沒評分

目錄

 

編者導言                                           3

懷德海與《易經》的時間觀念                         19

從《易經》的觀點看懷德海與中國哲學                 41

哲學沉默的意義:對中國思想中語言使用的

某些反思                                           68

存在主義哲學中的“存在”觀念                       82

“道身”與“影身”:人道中的自克、犧牲結構

----“良知自我坎陷”的新詮釋                          93

貞宜論:安身立命的哲學意義                         109

超切之道與中西哲學

----場有哲學縱橫談                                  132

權力、意志與詮稈

----尼采的透視主義與後現代思想                      145

自我克服與道德:尼采和儒家思想中人的創造性        160

權能與場有:行依論

----對《易經》的一種詮釋                           171

生生之仁與權力意志:儒家與尼采之間                203

蘊徼論:場有經驗的本質                            224

自由與自律之間:存在主義與當代新儒學

的主體性概念                                      278

行為、符號和意識----與利科一起思考

(附利科:對唐力權的答覆)                             300

存有開顯、理性道術與哲學神話

----羅嘉昌著《從物質實體到關係實在》讀後             322

 

 

致謝                                                 340

唐力權先生以其博學精思構建了場有哲學系統。日前在祖國大陸的哲學界,不少學人正熱烈地討論著唐氏場有哲學及與之有關的非實體主義問題。 唐先生的《周易與懷德海之間(場有哲學序論)》、《蘊徼論﹕場有經驗的本質》及其他論著的思想資源、運思方式、範疇系統和哲學特徵,與熊十力先生的《新唯識論》、《體用論》、《乾坤衍》系統,頗有相互發明之處。本文擬作粗淺的比較,以就教於唐教授和學界師友、同仁。不妥之處,敬請各位學人批評指教。 唐教授場有哲學的總體思路是非實體主義的。也就是說︳「獨立存有3」的「實體」,「獨立不變」的「絶對」,例如巴間尼德芹的「有」,柏拉圖的「理型」,是沒有活動作用可的存有。實體主義的形上學以獨立不變的理想世界為真有、實有,以活動作用、變動不居的經驗世界為假有、為虛幻。實體主義的存有論的特徵是「有徼無蘊」——有相對而無相關,有分別、有距離而無內在聯繫。其極端——絶對的一元主義,可稱之為「無蘊無徼」。其終極關懷,是執著一個「邏輯的上帝」。 唐先生的「真元」,既非質料,又非形式。「真元」是宇宙的場有(「天地」)和宇宙的權能(「乾坤」)的寫照。乾坤與天地不異,權能與坦有合一。唐氏哲學特別強調「真元」不是邏各斯,不是如如不竹動皂上帝。真元的自怠自愛也就是真元的了斷性(虛機了斷的一面)與氤氲性(虛機氤氳的一面)的相互作用。此了斷性(乾元)與氤氲性(坤元)的相互作用乃是造化流行的真機。此真機的信息傳承方面來說就是「驮地交感」(真元的自怠),從力量的綿延來看就是「乾坤合德」(真元的自愛)。 我們可以說,場有哲學的「蘊徼真元」是非實體的本體。這個「體」,是蘊徼之積(凝聚)。唐先生認為﹕「場有宇宙中的一切都在一蘊徼大用的造化流行之中,最後分析起來,莫非真元(活動作用自身)自蘊自徼的分殊表現。此真元之自蘊自徼,就力量與信息之凝聚來看就是「體」,就是蘊構格局之圓融周遍來說就是「性」。前者《易傳》謂之太極,後者《易傳》謂之「太和」。太極是場有的「本體」,太和是場有的「本性」。故太極是場有之「體」,太和是太極之「性」。真元或太極不僅是一個自蘊自徼的活動作用,也是一個自感自愛的活動作用。自蘊自徼,這是真元之「本命」;自然自愛,這是真元之「本質」。」 唐先生所持的場有本體本性的「體性觀」,與俗義的「體性觀」不同。

如果您對本書籍有什麼問題或經驗,請在此撰寫您的意見咨詢!
您的姓名:


您的評論: 注意: 評論內容不支持HTML代碼!

顧客評分: 差評            好評

請在下框輸入驗證號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