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ice: Undefined index: HTTP_ACCEPT_LANGUAGE in /home/hk2/public_html/catalog/controller/common/header.php on line 6 溯源•論道——走近道教聖典《道德經》

出版社

 

溯源•論道——走近道教聖典《道德經》

溯源•論道——走近道教聖典《道德經》
書名: 溯源•論道——走近道教聖典《道德經》
作者 周高德
語言 简体中文
國際書號: 9787802540132
地區 北京
年份 2008
出版社: 宗教文化出版社
平均評分: 暫沒評分

總序  謝榮增(1)
序一  詹石窗(4)
序二  許抗生(6)
序三  宮哲兵(8)
前言(10)
第一章  曆久不衰的老子崇拜和信仰(1)
一、老子為道教的道祖(2)
二、老子《道德經》為道教的聖典(7)
三、當今世界興起“老子熱”(13)
第二章  道教宇宙觀與《道德經》(20)
一、道教對於宇宙本原的看法與《道德經》(21)
二、道教對於宇宙生成過程的看法與《道德經》(27)
第三章  道教人生觀與《道德經》(31)
一、道教對於生命價值的看法與《道德經》(32)
二、道教對於人類價值的看法與《道德經》(36)
三、道教對於人格價值的看法與《道德經》(38)
四、道教對於理想價值的看法與《道德經》(41)
第四章  道教修持與《道德經》(上)(46)
一、自然無為:行事之原則(47)
二、柔弱不爭:處世之態度(55)
三、心若空穀:修身之境界(65)
第五章  道教修持與《道德經》(下)(72)
一、清靜寡欲:修道之關鍵(78)
二、返樸歸真:行道之目標(101)
第六章  道教象徵符號與《道德經》(114)
一、道教象徵符號無極圖與《道德經》(116)
二、道教象徵符號太極圖與《道德經》(121)
第七章  道教詩詞與《道德經》(128)
一、《道德經》本身猶如一部哲理詩(129)
二、“自然”“素樸”思想對道教詩詞創作的影響(131)
三、“清靜”思想對道教詩詞創作的影響(133)
四、“無為”思想對道教詩詞創作的影響(135)
第八章  道教善惡報應觀與《道德經》(138)
一、道教善惡報應觀與《道德經》(139)
二、餘論(145)
第九章  以《道德經》為根本的道教和諧思想與和諧社會的構建(147)
一、和諧是宇宙萬物的理想存在狀態(149)
二、追求人與人的和諧(152)
三、追求人與自然的和諧(167)
四、追求人自身的和諧(178)
五、道教理想中的太平社會(182)
總結語(186)
後記(190)
 

                                                                            總序
         早在上一世紀80年代,石竹山就成為福建省首批十大省級風景區之一,2004年又升級為國家4A級旅遊區,同時被譽為“中華夢鄉”。這正應了中國的一句老話:“山不在高,有仙則名”。事實上,石竹山的確蘊藏著深厚的道教文化,其神仙境界讓世世代代的人們神往不已,這應該說正是它的魅力所在吧。
         眾所周知,道教文化作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在歷史上產生了巨大影響,而且深深地滲透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之中。她不僅注重個體的人文關懷、生命完善、道德境界的昇華,而且宣導天地人“三才合一”,具有深邃的“和諧精神”。她雖然產生於中華大地,但其人文精神卻屬於全世界。
著名科學史家李約瑟博士說:“道家對自然界的推究和洞察完全可與亞裡斯多德以前的希臘思想相媲美,而且成為整個中國科學的基礎。”①李約瑟博士所指的“道家”,既包括先秦時期以老子、莊子為代表的道家學派,也包括漢代以來的道教。李約瑟博士花費了數十年時間對中華文化進行深入研究之後,做出了令世界為之一震的預言:也許未來的世界是屬於道教哲學的。有關道教在社會生活中的作用和地位,西方還有許多學者持與李。約瑟博士相似的觀點,如美國大昆蟲學家惠勒和伯格曼等,也一樣對道教的歷史與現實作用給予高度的評價。
①李約瑟:《中國科學技術史》第2卷,科學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第1頁。


         基於一種歷史的考察,西方漢學家在100多年前便已經相當重視道教研究工作,並且取得了豐碩成果。日本學者野口鐵郎與松本浩一說:“近幾年來,不僅是研究中國問題的專家,而且一般人對道教的關注也出現了蓬勃發展的熱潮。特別是在中國問題研究家中,有一種再認識,即在探明中國的社會和文化或中國人的氣質時,不可缺少的是探明道教或道教文化的作用,這種認識正在逐漸加強和深化。”①這兩位學者是在上一世紀後期講這番話的,那時他們主要是根據日本的情況做出的描述。經過了這麼多年,我們再進行考察的時候,便發現他們的描述實際上也符合諸多國度中的漢學研究情況。
          在中國,道教研究工作也逐步引起人們的重視。早在上一世紀80年代,國家社會科學研究規劃就把《中國道教史》作為重點專案予以支持,各地學者有關道教研究的工作也日益受到關注,新著不斷,新見迭現,呈現出一派喜人的景象。然而,必須指出,中華道教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需要研究的課題依然很多,可以拓展的領域相當之廣。長期以來,道教文化一方面形成
  ①[日]福井康順等監修《道教》第3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第192頁。


了“玄之又玄”的象徵符號表達方式,另一方面又構建了具體實用的身國共修的操作實踐體系。對一般人士來說,有關道教實修的經典文獻雖然經過了許多學者的思想詮釋,但還是像“天書”一樣難以理解,因而往往缺乏閱讀興趣,這顯然有礙于道教文化的傳播。有鑒於此,石竹山道院組織策劃了這套“文叢”,力圖通過人們喜聞樂見的體裁和比較通俗的語言對傳統的道教思想教義進行新的解讀,從而與廣大讀者一起,共同品味道教文化內涵,領略神仙道德修養的精神。為了保存歷史文化,本叢書還將搜集“石竹法派”等各種資料,結集出版,以廣流傳。倘若這套叢書能得到人們所喜歡並為研究道教提供方便,那是我們所期待的,也是我們非常高興的事情。歡迎廣大學者、道友、讀者批評指導。
                    是為序。
                    石竹山道院主持
                     謝榮增
                    2005年12月第一稿
                    2006年7月第二稿
                    于石竹山道院
                                                                                序一①
        2007年9月底,我接到了謝榮增會長發送來的周高德道長的大作《溯源•論道》。儘管出差在外,我還是利用空餘時間抓緊閱讀。讀過之後,受益頗多。從其字裏行間,我體悟到一位道教信仰者理解《道德經》的獨特視角,也感受到道教信仰者在當代社會的理論探索精神和新的思考。
         由於叢書編纂體例的要求,我請作者對於引文重新核對,並進行一些技術性處理。周高德道長很快做出反應,多次來電聯繫,體現了一個道門修行者的誠懇與謙遜態度,這是令我感動與敬佩的。
        《溯源•論道》一書將道教文化體系與《道德經》基本思想聯繫起來進行多層次的思想解讀,內容廣涉宇宙觀、人生觀、文學藝術、象徵符號、修持法門等諸多領域,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作者從構建和諧社會的視野審度《道德經》,從中發掘道學的和諧思想資源,其評述中肯而頗具啟發意義。
①  本序作者為廈門大學宗教學研究所所長、教授、搏士生導師。
鑒於此書對於研修學習《道德經》的獨特價值,編委會將之收入《石竹山道院文叢》,如果讀者也與我一樣喜歡此書,那就是我頗為高興的事。
                       是為序。
                       詹石窗
                       謹識於廈門大學童蒙齋
                       2007年11月26日
 

                 書簡介:
      本書將道教文化體系與《道德經》基本思想聯繫起來進行多層次的思想解讀,內容廣涉宇宙觀、人生觀、文學藝術、象徵符號、修持法門等諸多領域,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作者從構建和諧社會的視野審度《道德經》,從中發掘道學的和諧思想資源,其評述中肯而頗具啟發意義。
 

如果您對本書籍有什麼問題或經驗,請在此撰寫您的意見咨詢!
您的姓名:


您的評論: 注意: 評論內容不支持HTML代碼!

顧客評分: 差評            好評

請在下框輸入驗證號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