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道家道教

道家道教
書名: 道家道教
作者 金師圃
語言 繁體中文
國際書號:
地區 臺北
年份 1985
出版社: 中國文化大學出版部
平均評分: 暫沒評分

上篇  道    家
道家之名乃漢人所立  (一)
道家本源應在三皇五帝之世  (二)
黃帝時中華文化已燦然大備  (二)
商代道家已顯露頭角  (三)
姜尚在道家頗具分量  (三)
管仲傳姜尚之學  (五)
老子在道家最為出色  (六)
楊朱使道家哲學來了一個大轉變  (三三)
列禦寇是過渡的道家人物  (三六)
莊周為老子的繼承者並將老子思想更向前推進一步  (三八)
其他道家人物的默默耕耘  (四八)
下篇  道    教
道教是真正中國起源的宗教  (五六)
道教不是道家  (五六)
道教是由道家儒家陰陽家醫學占星等思想精華並參考佛家組織架構整理結構而成  (五七)
于吉領導太平道及張角領導黃巾黨  (六一)
張道陵將秦漢以前的「道」開發為「道教」  (六一)
道教旨在奉天行道  (六三)
道教的基本教義  (六三)
道教主張拜神  (六四)
道教信符水可以驅邪治病  (六六)
信修正統宗教有五大好處  (七一)
道教的皈依規則  (七二)
道教信修三等  (七八)
道教信修三德  (七九)
道教五戒  (八〇)
道教十善  (八〇)
道教教歌  (八一)
道教的符錄  (八二)
道教的咒  (一〇七)
金丹術  (一一三)
齋醮  (一三〇)
道士與方士應遵守的戒律或清規  (一三二)
道教的發展史  (一三六)
道教台灣極為盛行  (一五四)
道教的宗派  (一八五)
道教的經典  (一八七)
神仙說(附圖)  (三二二)
我國很早就有神之觀念  (三二二)
古代神仙故事  (三三〇)
漢代神仙人物語 (三六一)
晉魏時期之仙道  (三八二)
唐代仙聖  (三九〇)
遼金元道士學人  (四〇一)
兩宋入於仙道之道士  (四一〇)
明清著名道士  (四一五)
道譜源流圖  (四二〇)
「神仙為第一等人」  (四三〇)

甲子年中秋節前數日,余任職中央軍官學校時之學生,金師圃將軍,以其所著道德經淺釋一書贈餘,並送來其新著「道家道教」(附圖像)底稿,索序於餘。
金將軍鄂省鄖縣人。出身詩書門第,幼承庭訓,苦攻經史,對道家之學,尤具心得。後因遭逢國難、投筆從戎,參與抗日、剿匪諸役,戰績卓著。新疆事變時,自蒲犂縣突圍,逾帕米爾高原,經巴基斯坦、印度,輾轉返國,繼續服役.晉升至陸軍少將退伍。半生戎馬,轉戰南北,雖在軍務繁忙,甚至戰況激烈之時,始終未忘讀書,每以能與古人相交為樂。退伍後,曾在一工專擔任教授,專心對老莊哲學,詳為鑽研。因有感於道家之學,有二大問題,亟待解決:一是老子之五千言,辭意深奧,難為人識。致使一部修道、治世之珍貴寶典,長久埋歿,未為世用。一是世人對「道家」、「道教」,辨認不清,常以「道家卽是道教,道教就是道家。」商務印書館發行之增修辭源第二〇九〇頁,也解釋「道家為古九流之一……凡宗尚黃帝老莊之說,及後世之道教,皆為道家。」混淆真意,將二者並為一談,令人印象模糊,必須澄清。
金氏為解決此二困擾,對五千言之深奧難識,著「道德經淺釋」,以最通俗之文字,將五千言淺而釋之。一如啟門之鑰匙,使人人能理解領悟書中精義,進入道德之門。其對道家學說之推廣,及對有心研究道家學者之助益,良非淺鮮。
至對「道家、道教」之不可混為一談,特著「道家道教」。說明道家之學,淵源古遠,是中華文化主流之一。而「道教」為中國人自己創造的宗教,是中國人的國教。
司馬談講「道家」,謂:「道家使人精神專一,動合無形,瞻足萬物。其為術也,因陰陽之大順,宗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與時推移,應物變化;立俗施事,無所不宜,指約而易操,事少而功多!」
道家思想,肇自黃帝。
鬻子、管仲、姜尚,為道家之前驅。
老子為道家始祖。司馬遷謂:「老子修道德,其學以自隱無名為務。」所著五千言,四分之三闡解一個「道」字,將道體、名相、作用,言之極詳。確認「道為萬物之總原理」,乃「宇宙之母力」。旣有生育天地萬物之本能,又為無質無聲之虛體。且能循環運行,萬古不息。他為中國創造出一種有系統之哲學,其思想之出發點為自然,歸宿點為回到自然。其所採用之手段,為積極的禁滅人欲,強調在上者無為而治,知止知足。在下者「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少思寡欲,安分守己。各自修養,期能長生久視,返樸歸真。此種人生觀極為高潔。孔子尊為「其猶龍耶」!莊子稱為「博大真人」。不僅為道家所尊敬,亦為世人所景仰。
其後關尹、列禦寇,亦為道家正統--
關尹以「空虛不毀萬物為實」,與佛家「卽空卽有」之說,不謀而合。
列子「貴虛」,乃聞老子之道,能實地修證之人。
再其後蛻變為楊、莊、慎到……各派。
楊朱貴己,為我,輕物、重生。不以物累形,從而心動,不違自然,以返於自然之人生觀。將老子之學,輕輕作一轉手。使道家哲學有一新的轉變,雖為道家視為非正統之外道學說;並遭到儒家孟子斥為「禽獸」。惟其立論獨特,有其卓見,仍為人所重視。
至於莊周,乃道家之大功臣也。古今將老莊並稱,足見其在道家中之地位。他一如老子,使用道德觀念,做虛靜無欲的功夫,反傳統的習俗制度。希求「返樸歸真」、「返性復初」。將人生推向一個超人之神仙世界。——將人生寄託於神仙之冥想中,使老子思想,更向新的境域邁進一步,實為道家中之最傑出者。
古之道術,在不言而躬行。道家人物,率皆默默耕耘,潛心修行。其真知灼見,嘉言懿德,向為世重。金氏對各有道之士,在書中曾敬謹推介,曲為傳述;希望學道人士,知共修身立言,崇高德行,起而效法,俾能有益於今日之世道人心也。
金氏談道教,稱其為「國教」。東漢時期,張道陵創立。張道陵原為大學士,博通六經,對儒、墨、陰陽、法家、神仙說,均有深厚造詣,因鑒於儒家偏重於人道觀念的治世之學,在當時未能發揮盡致,使漢朝統一之政府逐漸腐敗。且儒家之學,對個人固可揚名立萬,但不能延年益壽,常享榮華富貴,不如道家個人逕自與天合體之理論,能以深入人心,受人歡迎,於是他以老子莊子的道學為主,斟酌儒家的易經,佛家的組織架構、采陰陽、墨、法、醫、蔔、星占之長,迎合當時士代夫階層之奢求,以及平民階層之欲望,成立天師道,以後演變為道教。與神仙結合,奉元始天尊太上老君為教祖。以符水、禁咒之法,為人民消殃、避禍、求福、延年。金氏對道教教義,起源發展;皈依規則,各種符咒、齊醮,均有論述。其中對「長視久生」之道,引述嵇康養生論從哲理之見解,認為人生「理無不死,理無久生」,但如導養得體,可以延年。漢武帝也曾說:「節食服藥,差可少病而已。」說明人雖不能完全阻止老化,青春永駐,長生不死,但如用心保健,可以慢慢老化,爭取活得更久,活得更好。
金氏對金丹術,不強調「鉛可以變黃金」,亦不敢信「服之可以成仙」。但他卻認為道家的煉丹,可以強健身心,增進體力,延年益壽,鼓勵在良師正確指導下,專壹心志,勉力精煉。
書中對神仙說,相信神仙確然有之,神仙亦可求而得之。惟對神仙另有解釋,認為現代神仙不在天上,亦不在海島名山,而在吾人之心中,吾人若能滿足吾人自我之處境,則我之處境卽是仙境;若能滿足吾人生活之美好,則吾人
世人每以為道家卽道教,金師圃將軍於淺釋道德經後,復著道家道教一書,闡明「道教不是道家」。其書分上下兩篇:上篇綜述道家,下篇分述道教。餘讀而善之,曰:此乃我國第一部道學全書也。
先言道家:
道家思想,肇自黃帝。老子、莊子為道家哲學之代表人物。老子之先,有
楊朱之為我思想。楊朱之先,有隱者之避世行誼。
隱者,不與人同羣。人羣,人文也,隱者心欲離開人文,歸向自然,孔子歎為「鳥獸不可與同羣,吾非斯人之徒而誰與」?而楊朱為我,與墨翟兼愛,其說為孟子所拒。
老子抱虛無,說玄理。其言曰:「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又曰:「玄之又玄,衆妙之門」。道為天地萬物根源之始,與生成之母。根源之始曰「無」,生成之母曰「有」,無與有為道之兩面,道之雙重性也。道既是無又是有,乃有無渾同之玄也。天地萬物在有生於無之玄理所實現,其終極論據為「道法自然」。此為老子思想之大要。莊子之說,洸洋自恣,旨趣深奧,大要與老子相近。故凡與老莊同流者,皆稱之為道家。
次言道教:
道教創自東漢張道陵,由道家、儒家、陰陽家、醫蔔占星等思想精華,並參考佛家組織架構整理結構而成。其形成與發腰,具有中華文化廣大兼包之涵容性,而普為國人接納信奉,成為中國之本土宗教,亦即為中國之民族宗教。
道教之形成,原以民衆之信仰為基礎,而逐漸組織化,成為教團,有教義,有儀式,為我國歷代帝王政治體制下之組織。創教者,多獲得帝王之認可,或給封號,或賜道職,許其公開傳教,其教史或載於教內祕笈,或見收於史冊,始可稱為道教。
由此觀之,道家與道教,截然為二事者明矣。
本書包羅萬象,於道家,介其學說,列繪圖像;於道教,歷舉宗派經典,以及符籙戒律等,世所難見之資料,無不齊全,誠為道家必讀之文庫,亦為道教必備之巨著,稱之為道學之全書,可徵也矣。
中華民國七十四年三月八日  象山何志浩  於中國文化大學

如果您對本書籍有什麼問題或經驗,請在此撰寫您的意見咨詢!
您的姓名:


您的評論: 注意: 評論內容不支持HTML代碼!

顧客評分: 差評            好評

請在下框輸入驗證號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