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僵屍與吸血鬼

僵屍與吸血鬼
書名: 僵屍與吸血鬼
作者 劉天賜
語言 繁體中文
國際書號: 9789620427350
地區 香港
年份 2008
出版社: 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
平均評分: 暫沒評分

第一章:中國僵屍   (12)
僵屍的定義與傳說   (14)
  清代筆記小說
  湘西趕屍傳說
  中國古代道教的地獄與亡魂
  西藏的僵屍及傳說
中國驅鬼、治鬼、捉鬼的文化   (31)
  驅鬼的方法
  捉鬼大師鍾馗
  道士「捉鬼」的法力
中國文學上的僵屍   (48)
  從筆記小說到僵屍文學
  小說中的僵屍形象
  中國志怪文學的主題
  具西洋風味的城市傳奇
香港僵屍影視文化   (66)
  傳統僵屍電影
  功夫片與僵屍
  喜劇與僵屍
  僵屍電視劇集
中國僵屍的神秘學意識形態及形而上學根據   (79)
第二章:吸血鬼   (82)
吸血鬼的定義與傳說   (84)
  世界各地文化的「不死」物
  吸血鬼的分類
  被邊緣化的東歐
  東歐吸血鬼的成因及消滅吸血鬼的方法
  吸血鬼的表面徵象與科學解釋
吸血鬼的歷史人物與傳說人物    (106)
  真實的德古拉
  真實的依利莎伯•巴托裏伯爵夫人
  真實的吉爾斯•德•萊斯男爵
  西方傅說的「魔物」:蘿魔及女妖
  神話人物莉莉芙
  遊戲中假借《舊約聖經》人物該隱
吸血鬼文學   (120)
  哥德式文學
  經典小說《德古拉》及吸血鬼文學的發展
  關於吸血鬼的中文書籍
吸血鬼電影   (133)
  吸血鬼電影鼻祖——《諾斯費拉圖》
  「冷恐懼」描寫——《Vampyr: Der Traum des Allan Grey》
  吸血鬼新造型——《Dracula》
  波蘭斯基的喜劇處理——《天師捉妖》
  吸血鬼的愛情——《吸血殭屍驚情四百年》
  現代吸血鬼電影的變奏
吸血鬼學   (154)
  研究者——蒙塔吉•薩默斯
  吸血鬼家鄉之旅
  與吸血鬼有關連的……
現代「吸血鬼」的象徵意義   (179)
  現代「吸血鬼」的病例——魂飛症候群
  吸血鬼的普羅文化
  現代驅魔滅妖的心態——吸血鬼獵人輿捉妖天師
  現代「吸血鬼」的不死哲學
第三章:僵屍與吸血鬼   (194)
洋人眼中的中國僵屍   (196)
中國人眼中的吸血鬼   (201)
從僵屍輿吸血鬼看中西文化之異同   (204)
  僵屍輿吸血鬼的食糧
  僵屍輿吸血鬼的形象異同
  成精、成妖的「人輿非人」價值異同
  藝術主題發展
附錄   (222)
  《子不語》原文選錄
  《續子不語》原文選錄

                                   代序
    寫妖談怪,中外皆然。中國有「僵屍」傳統,西方則出現「吸血鬼」;兩者皆由文人凝思攝想,從民間傳說收集材料,然後以魔妖狐魅抒發胸鬱,又或寄寓褒貶、勸善懲惡。
    中國傳統的異類精怪種類繁多。《山海經》中人獸互生,女媧亦蛇身人首,而西王母也人形虎齒豹尾。據雲神話中萬物生命相通無礙,形成人與動植物平等互變的宇宙觀。《聊齋誌異》中更有以生人精血令鬼魂復活,凸顯出人對異物之氣度寬宏。延至中國僵屍種種傳說,本書作者更將道教文化切入通俗文學,又從宗教文化、文學主題和意識形態的分析,延伸至電影與電視的類型研究。不論在資料的搜集或是文化深層分析的發揮,每一篇章皆盡顯功力、字字珠璣。
    歌德式吸血人魔,從開始便正邪糾葛,其文化意涵又嵌植於心理與性慾等範疇之核心。人魔變種著眼在對抗一切禁忌和身份政治的轇轕。現今的繁雜變種志怪文化,除了加上一層情色元素,用感官激越和身體圖繪來勾勒另類社群的酷兒觀外,更強調任何身份或主體意識之非自性,以及自我形成過程中處來附加的構造因素。又由於魔怪妖異具有「過剩」或「多出來一點什麽」的特色,故搜奇說怪便成為「怪胎文本」,代表一切他者與差異。
    此類「混種言說」實處於主流文學殿堂與邊緣文化之間的領域,突出了書寫與閱讀之互涉互動。志怪作者往往將讀者誘上妖怪祭壇,享受著人性肢解、分體與變種的晚宴。其實談魔說怪由人建構,其對妖魔的想像亦離不開人類自己。有說鬼怪必須具備人形人性才有恐怖感,此乃緣於人類自己的魔性和嗜血。從主流文化霸權角度觀之,花魅鬼狐志異,實象徵通俗文化那妖孽式生産力,代表一切流行、大眾、消費、性別政治的異化和其中的慾欲狂情。
    本書從豐富材料入手,對其中歷史傳說的把握,中西傳統各自發展以至中西比較和匯通,均呈現豐碩成果。本書又反映作者本人的時代性,在主流與邊緣之間以「另類」為取向。作者在各章節悉力刻劃人性主體(包括性別定位)或身份認同,又點出中西文化在這主題下,均以擬人(神、鬼、獸、怪物)化,標示真假、內外、精神與肉體、美麗與罪惡等。作者最後標示不論是僵屍、鬼怪、吸血人魔、女妖,皆包含了人類不能不面對人與非人之間的一切元素,最後總逃不掉對人性本來永遠在肢解、永遠不會以全貌出現的體驗。
王建元  教授
    王建元,現任香港樹仁學院英文系教授兼系主任,近年主力發展文化研究及文化際研究、科技文化,生態倫理等課題。專欄作者,著作包括:《現像詮釋學與中西雄渾觀》、《文學、文化與詮釋》、《文化後人類》等。


                                        自序
    2005年1月尾,由香港浸會大學電影電視系主辦,創意進修基金資助,吳昊教授與我主持了一個名為「殭屍解碼」的講座。為什麽我對研究「殭屍」甚有興趣?其實不止殭屍,海盜、妓女、盜墓者、殺人王、魔法、幻獸……等等題目,我皆有興趣研究。
    理由?因為這些項目在學校裏完全學習不到,在六七十年代的學校課程中,這些皆是「禁區」。這些「禁區」的知識,或許從「娛樂」中可得一點吧。五十年代聽「麗的呼聲」電臺,最迷「殺人王陳查理」的故事,後來才知乃名作家任護花之大作。亦正亦邪的行俠故事,內裡暗藏了民族尊嚴,反對民族剝削,不平等的壓迫,及中國人艱苦的抵抗,正合當時在英殖民地生活的心態。殭屍,以及有關連的「怪物」如:狼人、喪屍、行屍、中國僵屍、吸血鬼、科學怪人等都是「反叛者」,創作的主人,包括文學、詩歌、小說、戲劇、電影以至流行的電玩、漫畫、動畫片等,他們本身都是「不滿當時社會的反抗或反叛者」,借這些「怪物」來表達內心的不滿,或者對生命的哲學思想。
    如果對殭屍發生興趣,而又探索下去,能夠獲得的知識實在豐富得很,恐怕窮一生之力也無從完成。譬如2006年,一本以東歐吸血鬼為題材的小說《歷史學家》(《The Historian》,作者:Elizabeth Kostova )出版,即轟動整個英語世界,後被譯成各種文字,並將它拍成電影。大家看這本書時,當以「課堂不教、主日學不教、家庭不教」的好奇心去看,得皮毛的常識後,將來自行從「僵屍/吸血鬼」此入口發掘到的東西才珍貴!
    研究殭屍的知識非常龐雜,需要條理分明,一步一步學習。有人問,究竟世界上有沒有殭屍的呢?對研究者而言,殭屍存在與不存在並非目標問題,實際上,即使殭屍不存在亦不阻礙研究的熱情。為什麽世界上各文化領域皆有殭屍傳說?(甚至在18世紀有醫生、教士、官方文件證實有此存在!)這才是問題!
    什麽是殭屍?中國自清朝起,才有此怪物,應該寫「僵屍」。西方社會(歐洲)的名稱叫:Vampire,應該譯「吸血鬼」。中美洲,以海地最多的活死人:Zombie,應該譯「喪屍」。那麽便不會混淆了。
    本書寫中國僵屍及歐洲的吸血鬼為主,區分傳說、歷史真相(傳說、迷信的起源),並且論及簡單的殭屍文學史(由傳說變成文學及衍生成近代西方重要的普羅文化)、重要的電影及它們的主題,並附加科學怪人、狼人、喪屍等及有關的通識。謹望校長、老師、神職人員、家長以「知識書籍」觀之,不必視之為「子不語」也!
 

如果您對本書籍有什麼問題或經驗,請在此撰寫您的意見咨詢!
您的姓名:


您的評論: 注意: 評論內容不支持HTML代碼!

顧客評分: 差評            好評

請在下框輸入驗證號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