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ice: Undefined index: HTTP_ACCEPT_LANGUAGE in /home/hk2/public_html/catalog/controller/common/header.php on line 6 中國神仙傳華夏女仙

出版社

 

中國神仙傳華夏女仙

中國神仙傳華夏女仙
書名: 中國神仙傳華夏女仙
作者 李倩 宋今 王宇
語言 简体中文
國際書號: 7537810990
地區 太原
年份 1994
出版社: 北嶽文藝出版社
平均評分: 暫沒評分

叢書總序  (1)
序言  (1)
九天玄女  (1)
丁秀英  (5)
女幾  (7)
馬大仙  (8)
馬氏  (10)
馬氏女  (12)
上元夫人  (14)
子孫娘娘  (16)
大姑、小姑  (20)
毛女  (22)
王氏女  (23)
尹氏女  (25)
天臺二女  (27)
太玄女  (29)
無生老母  (31)
王仙姑  (35)
鳳仙姑  (38)
雲華夫人  (39)
孔莊葉三女仙  (43)
天妃娘娘  (46)
太陰夫人  (49)
王妙想  (53)
鬥姆  (56)
王保義女  (58)
太真夫人  (62)
韋蒙妻  (69)
龍女  (71)
玄天二女  (75)
白水素女  (77)
玉卮娘子  (79)
閃電娘娘(金光聖母)  (83)
聖姑、素姑  (86)
邊洞玄  (88)
玄俗妻  (90)
盧眉娘  (92)
東陵聖母  (94)
玉蕊院女仙  (96)
許飛瓊  (99)
劉氏  (102)
呂氏  (104)
孫氏女  (105)
孫夫人  (107)
西王母(王母娘娘)  (109)
成公智瓊  (115)
孫仙姑  (118)
江妃  (121)
孫姑  (123)
西河少女  (125)
觀音菩薩  (127)
劉瑤英  (138)
何二娘  (140)
張雲容  (142)
楊正見  (147)
張玉蘭  (150)
何仙姑  (152)
張仙姑  (156)
李仙姑  (159)
杜蘭香  (161)
妙應夫人  (163)
張麗英  (165)
張連翹  (168)
花姑  (170)
園客妻  (173)
李真多  (174)
陽都女  (176)
吳清妻  (177)
吳彩鸞  (180)
楊敬真  (183)
張鎬妻  (189)
龐女  (191)
盱母  (193)
金花夫人  (195)
廁神  (198)
明星玉女  (204)
昌容  (205)
盂婆神  (206)
宗婆婆  (208)
青童  (210)
鬼子母  (215)
荀氏(219)
鄭仙姑  (221)
陝西子仙姑  (223)
胡伯女  (225)
南陽公主  (228)
茶姥  (230)
獨傲仙女  (231)
鉤翼夫人  (233)
徐女  (234)
驪山姥  (236)
酒母  (239)
郝仙姑  (240)
徐仙姑  (242)
桃花女  (244)
秦時婦人  (248)
郝姑  (250)
班孟  (251)
秦宮人  (252)
高娘  (254)
崔少玄  (256)
諶母  (256)
粱母  (263)
黃皮二仙  (265)
戚玄符  (268)
梁玉清  (270)
麻衣仙姑  (271)
黃觀福  (273)
麻姑  (275)
梅姑  (278)
戚姑  (281)
戚逍遙  (283)
紡織神黃道婆  (285)
魯女生  (287)
董上仙  (290)
紫雲觀女道士  (292)
董永妻  (293)
緱仙姑  (295)
程偉妻  (298)
謝自然  (300)
魯妙典  (308)
焦姑  (310)
彭知微女  (313)
萼綠華  (315)
詹妙容  (317)
鮑姑  (319)
虞卿女子  (322)
慈恩塔院女仙  (324)
蔡女仙  (326)
裴玄靜  (327)
蔡尋真、李騰空  (329)
碧霞元君(泰山娘娘)  (331)
蠶神嫘祖  (333)
褒女  (335)
樊夫人  (336)
薛玄同  (340)
魏夫人  (342)
檀仙姑  (345)
瞿夫人  (347)

                     叢書總序
             馬清福  楊愛群
    中國神仙系列叢書,是一組較為詳盡地分紹中國歷代神仙傳記的叢書,是集宗教文化、民俗文化於一爐並反映著時代總體文化的綜合性文化叢書。叢書包括《遠古之神》、《道教列神》、《佛門諸神》、《民間俗神》和《華夏女仙》五部,從神的不同類屬,集中概括了諸位神仙的來龍去脈,敍述了他們成神得道的經過,描繪了他們的威力以及被■■賜封的情況,從而全面地展現了諸神的金貌及其在歷史發展中的地位和影響。
    從哲學上來說,神是人類按照自己的觀念意象創造出來的,神的形象是人按照自己的形象創造出來的,神是人的本質力量的物件化,是人類精神本質異化的產物。正因為如此,神仙世界才成了人間世界的反照,人類才能在對神的信奉和信仰中觀照到自身;正因為如此,人類才得出了神仙世界反映了人類社會的結論,人類才能在神仙世界中看出人間世界政治、經濟、文化發展的影子,才能在神仙世界中看出其所反映的人類社會善惡、美醜、真假、是非等的矛盾,才能在神仙世界中看出各個歷史階段人類文明發展的程度。
    《遠古之神》,集中介紹了遠古時代神話世界裏的神■,諸如開天地的大神盤古、華夏的始祖神黃帝、商民族的始祖神大舜、周民族的始祖後稷、周民族始祖女神姜■、黃河大力神巨靈、水神共工、山神燭龍、火神祝融、農神兼醫神炎帝、造人補天之神女媧等等。這些神祗雖然是原始先民想像幻想中的創造物,但是他們卻曲折地反映了原始先民社會的方方面面,是今天的人們研究原始先民文化的重要材料。《道教列神》,集中介紹了道教世界裏諸位著名的神仙,諸如道教的始祖老聃、五斗米道的創始者張道陵、長壽仙人彭祖、叱石成羊的道士皇初平、仙人淮南王劉安、民間盛傳著的八仙等等。這些神仙由於他們是中國的宗教之神,由於他們是中華大地土生土長的神祗,所以更能反映中國人的宗教觀念,更能反映中國人的宗教意識,更能反映中國宗教文化的特點。研究道教列神,不僅是研究中國宗教文化的重要路徑,也是研究中華民族總體文化不可忽視的路徑。《佛門諸神》,集中介紹佛教世界裏的諸類神祗,諸如佛教的始祖神釋迦牟尼、大肚彌勒佛、布袋和尚、四大金剛、五百羅漢、地獄閻羅、地藏王以及救苦救難的觀世音菩薩等等。這些神祗由於是從外域傳入中國的,他們在中國的被信奉不僅反映著外域宗教與中華文化的結合,也反映了中外文化交流的歷史盛況。因此,研究佛門諸神不僅可以認識佛教的本質及佛教思維的特點,而且可以瞭解到佛教文化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對於繼承和弘揚中華文化的優秀傳統具有重要意義。《民間俗神》,集中介紹了中國民間信奉的與民俗活動有著密切聯繫神祗,諸如民間普遍信奉的玉皇大帝、各地三官廟中供奉著三官大帝、各地城隍廟中供奉的城隍、鄉村土地廟裏供奉的土地佬、過大年時人們普遍祭拜的財神趙公明、福神陽城、門神鍾馗、山神東嶽大帝、永神黃大王、木匠神魯班、酒神杜康、醫神孫思邈等等。這些神祗由於是人民自己創造的,又是與人們的日常生活和民俗活動直接聯繫著的,所以成了研究中國民俗和鄉土文化的重要文獻材料。《華夏女仙》,集中介紹了中國不同屬類的神仙世界中的女性神仙。諸如九天玄女、上元夫人、子孫娘娘、天臺二女、山種二姑、無生老母、天妃娘娘、太真夫人、玄天二女、東陵聖母、王蕊院女仙、西王母、孫仙姑、何仙姑、盂婆神、黃道婆、麻姑、董永妻、碧霞元君、螺祖、董上仙等等。華夏女仙,由於其所反映的是女性的神仙世界,所以研究華夏女仙就成了認識中國婦女文化的重要門徑。這是研究神學文化不可忽視的一個視角。
    編撰中國神仙系列叢書,目的不僅在於讓人們瞭解中國人創造的諸多神祗,更重要的目的是在於通過中國神仙世界的研究認識中國的宗教文化的傳統,認識中國宗教文化在傳統的總體文化中所占的重要地位,以便把它作為弘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參照系。中華民族的政治史、法律史、經濟史、文化史、教育史、倫理史、文明史……,主要反映在中華兒女所創造的歷史的現實生活中,但同時也反映在中華兒女所創造的神仙世界的歷史中,因此從神祗世界去研究歷史,就成了研究中華歷史、中華文明史、中華民族文化各方面歷史的不可取代的補充。
    編撰中國神仙系列叢書,認識中國的神仙世界,還有一個重要的目的,那就是幫助人民解除神權的束縛,破除人民對於神鬼的迷信。原始先民對於自然神祗的崇拜,那是原始先民認識能力低下、無法認識自然力、沒有能力征服自然力時必然產生的現象;後來中華歷史上的人民信仰神祗是因為神祗世界中反映著人民的精神本質,人們在信奉祭拜中寄託著自己的理想、願望,以求得精神上的解脫和心理上的平衡,當然這也是與人民還沒有認識到神仙世界的本質有直接關係的。一旦人民對神仙世界有了科學的認識,人們對神的盲目信仰也就解了。在當今的世界上,科學已經戰勝了迷信,文明已經戰勝愚腐,人民再也不會迷信鬼神,像舊代巫和方式那種裝神弄鬼藉以騙人的把戲,早已被人們揭穿了,因為人們終於認識到神鬼世界實際上是不存在的,中國神仙系列叢的終極目的,就是要幫助人民認清神仙世界的本質,以解除神權觀念對人的束縛。
序言
    在中國古代,上至至高無上的皇帝,下至貧民乞丐,人人心目中都有一個神的世界。其實這個神的世界完全是人的幻想所造成。是人間社會在天堂的一個投影。人間社會所有的一切都能在這個天堂找到它的影子,只不過這個影子比起現實世界來更合理、更有感情,是人們理想與希望的寄託。
    馬克思說:“宗教是被壓迫生靈的歎息,是無情世界的感情……宗教是人民的鴉片。”廣大人民在渴望擺脫苦難卻又找不到出路的時候,就常常希望有一種神靈的力量來拯救自己,把自己的最低的生存希望寄託在神仙身上。例如本卷中的女仙何二娘,因為家裏貧困,靠給人織鞋子過活,成仙之後就不吃不喝,再不用為衣食操勞;另一個女仙黃觀福家裏窮得連香也買不起,便用柏樹葉子和樹籽做香來焚燒,因不堪貧困而投井自殺,擺脫煩惱成了仙。這是走投無路時的最好出路。魯女生自小家貧,父母又相繼去世,靠吃百家飯長大,經常處於半饑半飽的狀態,最後還是一棵野生的胡麻救了她,她吃了野胡麻,便從此終生不餓。王仙姑小小年紀就要上山打柴,而她卻不用斧頭,只要■手一招,柴禾就會自己跑來。民以食為天,自古以來就是如此。但是,由於古代科技的落後,生產力非常低下。因此人們只能寄希望於幻想。《玄天二女》中幻想從前有一隻從遠方飛來的鸞島,口中銜了一棵千莖穀穗。那谷穗于空中自行開花結果,果實落地生根長葉,一年之中有百回收穫,一個谷穗有滿車糧食的收成。看看這些神仙的業績,除了解決吃飯問題,就是解決燒柴問題,我們不難體會到,與其說是神仙的業績,不如說是勞動人民對溫飽生活的殷切希望。在靠天吃飯的時代,水災和旱災是懸在人民頭上的兩把利劍。時刻威脅著人民的生活和生命。人民無力抗拒這種巨大的自然災害,只能求助於神仙,在自己編織的美麗的幻想中戰勝它們。女仙荀氏家貧,又遇大旱之年,連野菜也難挖,母女倆忍饑挨餓挖了半天,還蓋不滿一個筐底,不夠一頓吃的。多虧神仙給了她一把仙草,吃下去永遠也不餓。劉瑤英在逃荒的途中,父母雙亡,孤苦無依的劉瑤英也活不下去了,她不再逃荒,打算守在父母墳前,和父母一道去了,多虧了一枚仙果救了她的命。從此她再不感到饑餓。這些傳說從側面反映了勞動人民迫切要求抗禦天災、擺脫饑餓的最低的願望。馬克思說:“一些神話,都是在想像中並通過想像去征服、支配和形成自然力,因此,對於自然力有了現實的支配,它們就消失了。”(馬克思《政治經濟學批判導言》)。在人們擺脫了貧困,實現了溫飽,奔向小康的今天,這些神話早已失去了它們存在的價值,但作為歷史的遺跡,仍然有它一定的認識價值。
    在漫長的封建社會中,女性受著種種的壓迫和歧視。很多悲劇的產生,常常是和女性聯繫在一起。恩格斯說:“在任何社會中,婦女解放的程度是衡量普遍解放的天然尺度。”婦女屈辱低下的社會地位即使在神仙世界也無法改變。何二娘做了神仙,使臣要調戲她就是明證。在男性看來,女性的全部價值就是生育後代滿足男子的性欲。因此做為男子的私有財產的婦女當然只能由她的主人來享用。於是貞操觀念和從一而終的原則就成了約束婦女的鐵的紀律。“餓死事小,失節事大”,說的就是這個意思。女仙張玉蘭未婚先孕,父母感到無瞼見人,整日憤憤地責駡女兒,致使玉蘭不堪羞辱,鬱鬱死去,臨終前,囑告父母:“我死之後,你們一定要為我剖腹以證明我的清白。”另一個女仙孫姑和張玉蘭有著相同的命運,她因為吃了一枚小小的鶴卵而懷孕,父母兄弟對她冷眼相看,朋友們也躲她遠遠的,夫家也無情地拒絕了這門婚事。她上天無路,入地無門,若大人間,竟沒有她容身之地,只好“仙”去。婦女既然是男子的附屬品,是男子的財產的一部分,那麼男子就有充分的權力對她進行處置。《儀禮》賈公彥疏:“七出者:無子,一也;淫泆,二也;不事舅姑,三也;口舌,四也;盜竊,五也;妒忌,六也;惡疾,七也。”這就是所謂的七出之條。丈夫可以用其中的任何一條為藉口,命妻子離去。馬氏女天生麗質,雪膚花容,不幸在新婚之夜身染毒病,夫家嫌棄她,依據第六條“惡疾”就把她抬回娘家,娘家也認為她沒有指望,就把她扔到河裏。生病也成了婦女的過錯,這真是“欲加之罪,何患無詞”。更有甚者,東陵聖母因為會醫術,能為人醫病療疾,曾醫救過許多人的生命,她的醫德醫術遠近聞名,來她家求醫的人絡繹不絕。可是卻引起了丈夫的不滿,遂以妻子不理家務、是個妖怪為由,將她告到官府。而官府又不問青紅皂白,立刻將她關進監獄。梅姑心地善良,不忍心殺活魚,被狠毒的丈夫活活打死,把她沉入湖底,怕她不死,又在她的脖子上墜上一塊大石頭。這些暴行,早已遠遠地超出了七出之條,不但婦女的婚姻沒有保障,就連生命也完全攥在男子的手心裏。不但勞動婦女如此,就是貴為皇帝妃子,也難逃此厄運。鉤翼夫人氣質高雅,姿色非凡,深得皇帝的寵愛,但在她生下昭帝后,也難免被殺害。由於對她不幸遭遇的同情,人們說她成了仙。何媚因容貌俏麗而深得丈夫寵愛,但卻激起了大老婆的妒火,被殺死在廁所裏;漢高祖劉邦的寵妃戚夫人在劉邦死後被呂後殘害,把戚夫人的手腳剁得和豬的四肢一樣長,削光頭髮,挖去雙眼,用火灼他的耳朵,迫他吃下啞藥,扔到廁所裏,稱他為“人豬”。手段之殘忍,真是亙古未聞。古代婦女生育,被認為是骯髒不潔之事,常被攆到廁所去生產。所以婦女們虔誠地供奉廁神也就不足為怪。
    中國婦女在這方面的承受能力是驚人的。戚玄符儘管受到婆婆的殘酷虐待,但她毫無怨言,反而以謹守婦道、勤快侍奉公婆和丈夫而聞名鄉里。正如她自己所說:“公婆待我再嚴厲,他們也是我唯一的親人。”徐女剛剛訂婚,還未出嫁,丈夫就死了。她忍住喪夫的悲痛走進了公婆的家門,做了活寡婦。整天不知疲倦地幹活,盡心盡力地侍奉公婆。撫平了公婆喪子的傷痛,然後帶著一顆破碎的心出了家。無怨無悔到了此種程度,真不知該如何評價才是。當然,我們也不能全部否定這種作法,它從另一個側面向我們展示了中國婦女那種尊老愛幼、堅韌頑強、勤勞賢慧的美德。馬鳳仙為治好婆婆的瞎眼,不辭辛勞,爬山越嶺,採集草藥,為了養活婆婆,到處給人雇傭,紡線織布,什麼活都幹,有時離家上百里,吃飯的時候,發現有肉羹,就立刻趕回家去,把肉羹獻給婆婆,而自己卻餓著肚子趕回去幹活。楊敬真已經做了神仙,卻放心不下家裏的公公,她懇切地對大仙伯說:“我公公年事已高,無人侍奉,我確實不忍心自己得到了快樂而忘記了我的公公,請大仙伯可憐我,放我回去。”粱母一人獨居,開了一個小客店。來來往往投宿的人進了小客店就像到了家一樣,都會受到梁母的熱情接待,住多長時間,付多少店錢,梁母從不計較,而且還時常用自己的收入施捨給那些貧寒的鄉鄰們。這種東方女性的美德曾受到了普遍的贊楊。正因為如此,原來流傳在印度、日本的觀音菩薩是個鬚眉男子,可是傳到中國卻成了一個美麗的婦人,為什麼會發生這種變化呢?恐怕還是得力于女性的美麗、溫柔和慈母之愛。也就是說,東方女性的傳統美德更能贏等信徒的崇拜。
    眾所周知的事實是古代生產力的低下和科學技術的落後。因此對時刻危脅著人類生命的疾病也就顯得軟弱無力。而相對來說承擔了人類繁衍生息重任的婦女所受的疾病之苦也就更甚,而戰勝疾病的願望也更強列。由於“多子多福”的傳統觀念的影響,更由於“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的儒家思想的束縛,人人都有一個子孫滿堂的理想。可是在科學不發達的古代,生兒育女卻是一件危險的事,有多少婦女就死在生育之中啊!瞑瞑之中,婦女們無力與命運抗爭,只能寄希望于神仙。於是子孫娘娘就應運而生。她專門主管送子、佑子,讓婦女們放心生育。而且子孫娘娘多達二十多位,在婦女生孩子的每一個環節,諸如懷胎、保胎、派定男女、分娩以及撫育嬰兒等等,都有專門的神來守護。尤其是一些惡性疾病,如天花之類,對兒童的生命危脅極大,人類又無法戰勝它,於是就設想出一個痘神來主宰它,婦女們只要對痘神殷勤禮拜,就可保子女平安無事。
    由於婦女的無權,她們在社會上的地位幾乎和奴隸是一樣的,都是有地位的男人的私有財產。既然財產可以隨意處置,那麼對女人自然也毫不例外。輕則調戲、猥褻,玩弄,重則買賣、遺棄、虐待、以至於處死。哪里有壓迫,哪里就有反抗。一部中國婦女史,就是女性的辛酸血淚史,就是一部婦女反抗史。本卷中的女仙也是如此。徐仙姑以孤身一人闖蕩江湖,遇見一個狂傲的和尚嘲諷她,徐仙姑反唇相譏,這下可惹火了寺院的眾僧人,他們以武力相加,而徐仙姑用仙法將他們統統捆綁起來,滅了這些男子漢的威風,長了婦女的志氣。龍女在八歲的時侯,偶然聽到了文殊菩薩的講經,她立刻了悟,跑到如來那裏,立地成佛。而智積菩薩和他的弟子舍利佛不服氣,說“女人身體垢穢,根本沒資格成佛”。龍女不慌不忙把一顆寶珠獻給如來,如來馬上接過去把玩,龍女對他們說:“我獻寶珠,佛祖接得快不快?”“我成佛也是這樣快!”弄得智積菩薩和舍利佛面面相覷。這種事在現實中是根本不存在的,它只是從側面向我們透露出婦女在遇到強暴時,希望憑自己的道術和智慧戰勝強暴的美好願望而己。而絕大多數的反抗形式都是以死來表達的。用本書的話來說,就是“仙去”。何仙姑為了逃避不如意的婚姻,投入家門前的水井“問仙”去了,把一隻繡鞋掉落在井臺上。年僅十五歲的張麗英,為了逃避長沙王的強聘硬娶,隻身逃上山頂,把大磐石壓在自己身上,氣絕身亡,以死向強暴勢力相抗爭。
    無數的科學研究表明,男女兩性在智力上並沒有明顯的差別。男人能做的事,婦女也同樣能做到。即使在古代,在男權支配、統治整個社會的情況下,她們依然做出了巨大的成績,表現了她們的聰明才智。和男子漢相比,毫不遜色。盧眉娘工于刺繡,能在僅有一尺的細絹布上繡出洋洋七卷的《法華經》經文,雖然所繡字體僅有穀粒般大,筆劃也細如毛髮,但其中的品題章句無一不備。真是巧奪天工,具有極大的藝術價值。商王的女兒昌容會制做一種能作染料用的紫草,她把自己配製的紫草,拿到集市上售給染布工。這實際上就是染料發明的開始。馬氏兩姊妹有一雙靈巧的手,裁剪縫紉的技藝很高,最後竟達到了上天給神仙做衣服的境界。著名的黃道婆教人們製造軋花、彈花、三紗綻紡紗和織布的工具,教婦女們紡紗織布。而黃道婆的紡織技術則更是令人驚歎,她交錯紗線,配成彩色,編織提花,都有獨到的方法,成為中國紡織業的創始人,被人們尊為紡織女神。而嫘租自身化而為蠶,開始了中國最早的養蠶事業,成為世世代代婦女崇拜的偶像,被尊為蠶神。養蠶、織布、刺繡這些都是婦女的傳統領地,她們理所當然地獨領風騷。就是在男人的地盤中,她們也當仁不讓地奪了獎牌。本卷的張仙姑便是一位治病救人的名醫。她給人看病,既不用針炙,也不用吃藥,而是用氣功,氣到病除。而且不留病根。無論什麼沉年老病,到她那裏,都能治癒。這些成績的取得,和人類社會的突飛猛進的發展相比,當然顯得微不足道。但是我們要知道,女性無論在生理上、心理上,在整個精神世界裏,都可以說是負擔最重的人。她們取得的每一項成就,都要付出比男性多一倍的精力。
    不僅如此,古代婦女在征服自然,改造山河方面也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在海邊長大的漁家女林默,為救遇險船隻而葬身大海,成神以後,仍然不遺餘力地救護遇難的漁民和商人。拯救過出使高麗的路允迪,多次保佑過下西洋的三寶太監鄭和,還幫助軍隊剿滅海盜,幫助百姓抵擋水災、旱災和瘟疫,被人氏尊稱為天妃娘娘。樊夫人俠肝義膽,隻身乘船,奔赴百里之遙,解救了被大白鼉圍困的一百多人的性命。雲華夫人幫助大禹抗禦風災,治理黃河,取得了很大的成功。戚姑正當十八歲如花似玉的年齡,家鄉連續三年大旱,不僅顆粒無收,而且井中無水,大地龜裂。戚姑為救眾鄉親,捨身跳入枯井,博得了神仙的同情,降下甘霖,挽救了一方災民。焦姑則是既幫助鄉親們抗旱,又幫助鄉親們排澇的女英雄。
    在除暴安良、主持正義的鬥爭中,女子也不亞於男子。如九天玄女幫助黃帝戰勝了蚩尤。給梁山泊的英雄宋江傳授天書兵法,躲避官兵的搜捕,助越伐吳,擒獲作亂的聖姑;幫助唐賽兒打開寶匣,閱讀天書;贈給薛仁貴白虎鞭、水火炮、震天弓、穿雲箭、及無字天書等五件寶貝,使薛仁貴征東取得勝利。
    我們今天閱讀這些神話,不會再有人相信這是真的。再不會有人去煉丹修道,妄想升天了。人們對於神的態度,是多種多樣的。有些人並不迷信鬼神,但也要搞一些諸如祭灶、祝福、祭天地之類的活動,其實那不過是生活的點綴而已。而有些人更是從藝術欣賞的角度來看待眾神的。神的傳說曾激發了許多詩人的幻想,衍化出許多膾炙人口的遊仙詩。有的是借神仙之口來抒發自己的感受,有的是對神仙的深情讚美,有的神仙的傳說被搬上了舞臺,成為曆演不衰的傳統劇碼,也有的神仙被藝術家形著丹青,成為藝術欣賞的珍品。
    無論古代還是現代,絕大多數人還是從功利主義的目的出發而信仰、利用神的。很多農民起義的領袖如宋江、唐賽兒都是用天神賜天書兵法的神話來抬高自己,使造反起兵舉起了“替天行道”的旗幟,蒙上“天命所歸”的神秘色彩,這無疑會產生強大的號召力和凝聚力。每年三月三日舉行的蟠桃宮廟會北京,名為祭祀群仙領袖西王母,而實際上卻是一個做買賣的場所,前來逛廟會的人可能有虔誠的信徒,但絕大多數的人倒是為了發展經濟、洽談貿易而來。聞一多先生在《神仙考》中說:“神仙是隨靈魂不死觀念逐漸具體化而產生的一種想像的或半想像的人物。”帶長生不死的神仙生活,深深地吸引著歷代帝王和封建貴族。宋徽宗聽說張仙姑能用氣功治病,立刻派人把她召到京城,無非是要她常保自己的性命,千秋萬代永享榮華富貴。唐憲宗把楊敬真召到宮中,大加款待,也是要問她一些道法,可是她什麼也說不出來,於是皇帝很失望,就讓她又回到陝州去。人們供奉麻姑,是因為她象徵著長壽。人們供奉金花夫人,稱她為送子娘娘,是因為她能幫助婦女生孩子。由於人間的苦難太多,而觀音菩薩又是無所不能,當然享受的香火也要比其他的神多得多。
    更多的是人們對造福于民的英雄的懷念。對慘遭不幸的弱者的同情。如戚姑為抗旱而投井,人們就把這口井稱為戚井。在古代,種桑養蠶在社會中佔有重要的地位,因此蠶神嫘祖理所當然地受到了人們的隆重的祭祀。不光是百姓祭祀她,帝王也祭祀她,而且由皇后領頭,規格很高。園客和他的妻子發明了一種五色香草,用來喂蠶,蠶長得又肥又大,而收穫的蠶繭竟然個個有甕那麼大。這顯然是對養蠶技術的改進。人們自然就套用神化這種方式來紀念他們。由於古代的航海技術不高,海上航行具有很大的危險,因此人們對天妃娘娘也就格外崇敬,從宋代到清代,歷代帝王對她的褒獎和冊封多達四十多次,而不同風格的天妃宮遍及大陸、香港、澳門、臺灣、日本和歐美。紡織女神黃道婆因其對人民的貢獻而受到人們的普遍愛戴,她的廟祀綿延數百年而不絕。
    歷史發展到今天,婦女的地位已起了巨大的變化。婦女的腳步已經邁進了傳統的男人的世界,有些領域甚至成了婦女的一統天下。這本小書又力圖在神仙領域再為婦女爭得一席之地。回顧歷史,展望未來,當不無俾益。
                        宋 今
             1992年5月于遼寧大學
 

如果您對本書籍有什麼問題或經驗,請在此撰寫您的意見咨詢!
您的姓名:


您的評論: 注意: 評論內容不支持HTML代碼!

顧客評分: 差評            好評

請在下框輸入驗證號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