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ice: Undefined index: HTTP_ACCEPT_LANGUAGE in /home/hk2/public_html/catalog/controller/common/header.php on line 6 先秦兩漢冥界及神仙思想探原

出版社

 

先秦兩漢冥界及神仙思想探原

先秦兩漢冥界及神仙思想探原
書名: 先秦兩漢冥界及神仙思想探原
作者 蕭登福
語言 繁體中文
國際書號: 9576686210
地區 臺灣
年份 1990
出版社: 文津出版社
平均評分: 暫沒評分

自序  (〇一)
再版序  (〇三)
    上篇  先秦兩漢冥界之探討
第一章  先秦冥界思想探述  (二)
    壹、先秦諸子對冥界的看法  (二)
    貳、周世士庶人之冥界觀  (九)
    叄、鬼神之類別、祭法及立祀原則  (三七)
    肆、結論  (四九)
第二章  兩漢學者對「生死」問題的探討
    壹、序言  (五五)
    貳、生命之起源  (五六)
    叄、生性之探討  (六五)
    肆、對死亡所持的態度  (七五)
    伍、結語  (九二)
第三章  由漢世典籍及漢墓出土文物中,看漢人的死後世界  (九五)
    壹、序言  (九五)
    貳、漢人的天上世界觀  (九九)
    叄、漢人的黃泉地下觀  (一一六)
    肆、結論  (一三四)
第四章  漢代民間信仰中「人」與「鬼」之關係  (一四七)
    壹、土神與解土  (一四七)
    貳、歲末大儺    (一五〇)
    叄、黃曆與宅葬之說  (一五二)
    肆、「關落陰」  (一五五)
    伍、鬼拘人與墓中死人來迎  (一五七)
    陸、精物爲妖  (一五九)
    下篇  先秦兩漢之神仙思想
第一章  先秦載籍所常見之神與仙  (一六六)
    壹、先秦常見之天界大神  (一六六)
    貳、先秦常見之重要地示  (一九〇)
    叄、先秦常見之神仙人物  (一九七)
第二章  先秦神仙思想及神仙修鍊術  (二〇二)
    壹、序言  (二〇二)
    貳、神仙修煉之方  (二〇四)
    叄、結語  (二二五)
第三章  秦及兩漢神仙思想之演進  (二三二)
    壹、秦至西漢,帝王公卿與神仙說之關係  (二三二)
    貳、東漢神仙說之演進及其時之道教教派  (二五三)
    叄、秦漢天界主神之演變  (二七九)
    肆、結語  (二八七)
第四章  兩漢之神仙修鍊術  (二九八)
    壹、借由外力以求成仙  (二九九)
    貳、自力內修以求成仙  (三二一)
    叄、結言  (三三七)
參考書目  (三四一)
 

    殷人重鬼好祀,鬼有無上威權,能左右世人之生活,須恭敬禱祀。周世承其遺風,以爲人死後魂盛者升天而爲神,魄盛者滯地而爲鬼。冥界之主宰者爲天帝,故有賓於天,訴於天之語。人鬼與天神、地祇,同樣有禍福生人,賞善罰惡的能力。逮至戰國之世,方士神仙之說興起,人可不經死亡而長存,仙者能飛相往來,不食五穀而餐風飲露,入水下溺,入火下焦;仙可由修鍊而得。於是「鬼」的地位,便隨「仙」之興起而陡降。遂使戰國末至兩漢,鬼的管轄權由天帝而降爲泰山神。蒿裏則爲魂魄聚歛處。又,東漢之時雖然佛教已傳人中國,而影響未深,因此終兩漢之世,鬼的地位雖不如商周,但亦不至有剝皮火烤之苦。在漢世,人死之歸處有二,一爲天上,一爲地下。天上是仙人及諸神所在,一般人死後僅能生活於地下。漢世以爲冥界是人世生活的一種延續,地下諸鬼亦有飲食生活,賞罰勞役等事;一如人間。泰山、蒿裏、梁父都是此時重要之冥神。此為先秦兩漢冥界演變之情形。
    在神仙說上,神仙思想起於戰國齊威、宣王之時,其俊經秦皇、漢武之崇信,而漸爲世人所重。戰國至兩漢,所推崇之仙人有黃帝、西王母、女媧、赤松子、韓衆、羨門高、安期生、盧敖等。天界之主宰,在周世以「天帝」稱呼之,天帝所在爲北辰,並有五方天帝之說。秦時即以白青黃赤四方天帝代表天界,郊天即祭此四帝。漢高祖時增祀北帝(黑帝)而爲五帝。自高祖至武帝初年,郊天所祭天神爲此五帝。元鼎五年始改祀太一而降五帝爲太一佐。至成帝又捨太一而改祀天地,恢復周世對天之稱呼。此外,民間所流傳天界之主神,又有伏羲、女媧、東王公、西王母等,道教興起後則以老子爲天界主宰。至於神仙修鍊術,先秦所重者爲不死藥之追求,及餐食玉英、導引、食氣、清靜無爲等方術。至漢更有黃白丹鼎、藥餌、符籙、禱祀、存思、房中術等,求仙之方甚多。
    先秦兩漢的這些神仙方術之說,相亙融匯,至東漢順帝、桓帝年間,經幹吉、宮崇、張陵、張衡、張角、張魯等人之傳揚以叩頭思過、符籙及上書三官,爲人劾鬼治病:有儀軌、有經典,且以「冶(廟)」爲中心組織教衆,因而道教於焉形成。更隨著道教之傳播,而神仙術便脫離秦及西漢以來依附於帝王貴族之情形,而與民衆生活結合爲一體。更甚而在政治昏闇時,能起而與帝王相抗,如漢末之張角等。此爲先秦至兩漢神仙說之一斑。
    本書係「中國冥界思想演進」系列探討之一部份。筆者自一九八六年起,即陸續撰文探討中國冥界及神仙思想之演變,並有多篇文章發表於學術期刊上。除本書外,其中《漢魏六朝佛道兩教天堂地獄說》已先撰集成書,於一九八九年十一月,由台灣學生書局印行。至於唐宋部份,則俟之他日。並祈博雅君子有以指正。
                              蕭登福謹序於臺中大裏
                              一九八九年十二月二日


    再版序
    本書《先秦兩漢冥界及神仙思想探原》與《漢魏六朝佛道兩教之天堂地獄說》(臺灣學生書局)、《列子探微》(文津出版社)、《列子古注今譯》(文津出版社)、《道教星斗符印與佛教密宗》(新文豐出版公司)、《道教與密宗》(新文豐出版公司)、《道教術儀與密教典籍》(新文豐出版公司)、《道教與佛教》(東大圖書公司)、《道佛十王地獄說》(新文豐出版公司)、《黃帝陰符經今註今譯》(文津出版社)、《周秦兩漢早期道教》(文津出版社)、《南北斗經今註今譯》(行天宮文教基金會)、《讖緯與道教》(文津出版社)、《玉皇經今註今譯》(行天宮文教基金會刊印中)等書,都是筆者十餘年來,研究道教,及從事道、佛二教之比較工作時,所陸續撰成者。
    其中《先秦兩漢冥界及神仙思想探原》一書,出版於一九九〇年八月,當時筆者在道教成立的觀點上,仍採用舊說.以爲道教創自東漢的張道陵;但對張道陵前後,戰國以來至東漢末葉,道教理論科儀等之沿承若一,難以強加區分,並無創教情形存在,史籍亦無創教說,則深感不解。近年來,筆者在撰寫《周秦兩漢早期道教》一書時,開始懷疑張道陵創教說,係出自六朝佛道二教相攻時,佛徒之說:其後並詳細翻查六朝二教相攻之史料,才發現張道陵創教說,係出自北週末隋初之釋道安,道安撰《二教論》  (《廣弘明集》(卷八引)倡言道教始於張道陵,其目的在醜化道教,並造成佛在道先的錯覺;遍觀史籍,隋世道安前,並無張道陵創教說存在。詳細論辯,請見拙著《周秦兩漢早期道教》,一九九八年六月,文津出版社出版。
    由於筆者對道教的創教問題,在觀點上已有明顯改變,因而此次在《先秦兩漢冥界及神仙思想探原》再版時,便對本書下篇第三章「五、道教形成之因」,略加以文字說明,並更動其名稱,改為「五、兩漢道教的承先與啟後」。其餘諸章,則更動極少,或改正訛誤字,或新增入部分史料,但所增或所變動者,仍屬少數。
    本書之能再版,首先感謝文津出版社,能不惜出資重新排版,始能使本書中之部分觀點,得以修正,並增入新史料;謹致謝忱。
                                  蕭登福謹序於台中大裏
                                  二〇〇〇年十一月廿二日

如果您對本書籍有什麼問題或經驗,請在此撰寫您的意見咨詢!
您的姓名:


您的評論: 注意: 評論內容不支持HTML代碼!

顧客評分: 差評            好評

請在下框輸入驗證號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