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ice: Undefined index: HTTP_ACCEPT_LANGUAGE in /home/hk2/public_html/catalog/controller/common/header.php on line 6 道教全真必讀

出版社

 

道教全真必讀

道教全真必讀
書名: 道教全真必讀
作者 黃信陽
語言 繁體中文
國際書號:
地區 香港
年份 2000
出版社: 信德印製廠有限公司
平均評分: 暫沒評分

1、重陽立教十五論(1)
2、太上玄門功課經序(4)
3、清規玄範法派仙宗(4)
4、清規須知外參訪(5)
5、七寶(5)
6、學道須知內參訪(9)
7、戒食銘(11)
8、執事銘(11)
9、長春真人執事榜(12)
10、清規榜(16)
11、道侶參訪須知(18)
12、玄科戒律(24)
戒律說(24)
初真戒(25)
13、初真戒律(26)
三皈依戒(26)
積功歸根五戒(26)
初真十戒(27)
女真九戒(31)
14、中極戒(32)
中極三百大戒(32)
15、天仙大戒(43)
碧玉真宮大戒規(45)
孚佑帝君十戒(46)
智慧上品十戒(46)
智慧閑塞六清上品戒(47)
智慧度生上品大戒(47)
16、三洞眾戒文(48)
三戒文(48)
五戒文(48)
八戒文(48)
十三禁文(49)
太微靈書紫文仙忌真記上經(49)
九真妙戒(50)
十直齋日(50)
八節齋日(50)
三元齋日(50)
四始齋日(51)
三會齋日(51)
二十四門戒(51)
17、道祖法系(53)
18、法派曰尹真人派(54)
19、法派曰南華派(54)
20、南五祖傳(紫陽、翠玄、紫賢、翠虛、紫清真人)(54)
21、南五祖派日(56)
22、老子傳(56)
23、東華帝君傳(57)
24、正陽子傳(57)
25、純陽子傳(58)
26、海蟾子傳(59)
27、重陽子傳(60)
28、丹陽子傳(62)
29、長真子傳(64)
30、長生子傳(66)
31、長春子傳(67)
32、玉陽子傳(69)
33、廣寧子傳(71)
34、清靜散人傳(72)
35、法派(73)
36、十大洞天名山勝景(87)
37、三十六小洞天(88)
38、七十二福地(91)
39、東海蓬萊十洲三島(96)
40、太上感應篇(96)
41、邱祖青天歌(98)
42、邱祖垂訓文(99)
43、太上玄科禁戊不朝真(101)
44、靜朴方理儉撰七言律十六首(101)
45、陰符經(104)
46、述道教徒的修養(105)
《老子》(105)
《莊子》(106)
馬丹陽真人語錄(107)
譚長真祖師語錄(112)
劉長生真人語錄(112)
郝祖太古真人語錄(113)
邱祖長春真人語錄(115)
王棲雲真人語錄(118)
尹清和真人語錄(133)
47、老君病百病(142)
48、老君崇百藥(144)
49、三元五臘諸神聖誕日期(147)
50、京都白雲觀方丈孟永才偈十首(149)
51、聞朴道人和孟永才老律師入道偈原韻八首(151)
52、許真君玉匣記修齋設醮擇日便覽(152)

                                 序言:
         道教是我國土生土長的古老傳統宗教,歷史久遠,其信仰具有我國古代社會的宗教意識與民族文化特點。追溯道教的思想淵源,有殷商時代的鬼神崇拜,戰國時期傳播神仙方術的“方仙道”與西漢時按黃帝所說神仙之術。據老子而言修道養壽的“黃老道”是道教的前身。
         東漢順帝時(西元126~144)張道陵天師在四川鶴鳴山創立“五斗米道”(即天師道),於是道教形成了規範的教團組織,至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的歷史。道教以老子所著<道德經》為主要經典,尊老子為道祖,稱“太上老君。”老子所說的“道”與“德”為道教最根本的信仰。認為“道無所不包、無所不在,是一切的開始、天地萬物都由它化生和主宰。
道教的分宗立派,由來已久,古有方仙、黃老之宗,繼有太平、天仙、上清之派,又有丹鼎、符篆之別,但形成正規教派,是在宋、元之間。金世宗大定七年(西元1167)重陽祖師在山東甯海(今牟平)全真庵聚徒講道時創立了“全真道”。元以後道教逐步形成為“正一道”和“全真道”兩大主要道派。正一道不出家,多從事齋醮符篆,祈福禳災;全真道提倡“全神煉氣,出家修真”,不重外丹,並建立傳戒和叢林制度。教義主要以“三教圓融”、“識心見性”、“獨全其真”為宗旨,故稱“全真”。立教的大旨是:一、出家須先投師住庵;二、雲遊求道,不厭險阻;三、學書、以心解為主,四、研究藥物;五、庵須有屋頂,以避日月之光,但不能作高樓大廈而絕地脈;六、應有道侶作伴,以交流修道心得;七、靜坐;八、求定心;九、調和五行精氣於一身,以正配五氣;十、緊肅理性於寬慢之中以煉性;十一、修性命;十二、積功德;十三、超出欲界、色界、無色界;十四、養身;十五、脫落心地,真離凡世。認為“修心去欲為修道之本,修道者必須斷絕酒色財氣、攀緣愛欲與憂愁思慮,如此身雖在凡塵而心已入聖境。”
         道教史上因“道法承受”來源不同而分衛成宗派。金元間較大的有六派:全真道、真大道、太一道興起於北方;正一道和淨明道、茅山道興盛於南方。真大道、太一道、淨明道、茅山道後皆併入全真、正一兩派。故元以後道教只分全真和正一兩派,其他一切支派皆歸於這兩派之中。重陽祖師歿於金世宗大定十年(西元1170)。由弟子馬鈺(丹陽,創遇仙派),譚處端(長真,創南無派),王處一(玉陽,創崳山派),劉呷處玄(長生,創隨山派),郝廣寧(大通,創華山派),邱長春(處機,創龍門派),孫不二(創清靜派)繼承其教業。其弟子邱祖(處機),登州棲霞(今屬山東)人,十九歲在寧海昆崳山出家,金世宗大定十四年(西元1174)入潘溪穴居,乞食度日,行攜一蓑,後赴隴州龍門山隱居修道,而創龍門派之仙宗。他認為人的先天真氣和後天之氣可以通過修煉而相互交接作用,從而結成大丹而成仙。興定三年(西元1219)邱長春應元太祖成吉思汗的詔聘,率弟子尹志平、宋德方、李志常等十八人同往,不辭辛勞,曆四年到達了大雪山(今阿富汗東北境興都教庫什山)與成吉思汗相會。太祖問治國之方,邱對以敬天愛民為本;問長生久視之道,則告以清心寡欲為要,並進言欲統一天下者,“必在乎不嗜殺人”。太祖深契其言,禮遇甚隆,賜號“神仙”,爵“大宗師”。他返歸住燕京(今北京白雲觀)後,太祖賜以虎符、璽書,命他掌管天下道教,並下詔免除道院,道士一切賦稅差役。同時廣發度牒,大量建立宮觀、設壇作醮,一時教門四辟、道侶雲集,全真道由此獲得很大發展。
         戒律是道教徒行為準則,用以益善止惡、皈真舍妄的警戒條文。也就是說:戒律以神的名義來約束教徒,作為教徒必須遵守的思想與行為準則,違反了就要受神的遣責。道教十分重視戒律,認為學道不受戒律則無緣得上仙。《老子想爾注》也說:人的舉動不可違道戒。在兩晉南北朝,道教開始有了正式戒條,如有三戒、五戒和八戒:“三戒”是:皈身戒,皈身於“太上無極大道”;皈神戒,信仰“三十六部尊經”;皈命戒,服從“玄中大法師”。王常月祖師在《初真戒》中說:皈身之後,可以“永脫輪回”即道寶;皈神之後,可以“得聞正法”即經寶;皈命之後,可以“不落邪見”即師寶。“五戒”是:一不得殺生、二不得偷盜、三不得邪淫、四不得妄語、五不得葷酒。《初真戒》說:“凡能持此五戒,精進無虞者,益算延齡,天神護佑,永脫五刑之苦,世世不失人身”。“八戒”是:在五戒之外加:六不得雜臥高廣大床;七不得普習香油;八不得耽著歌舞。道教全真派龍門祖師邱長春開創了全真傳戒制度,律壇定傳戒秩序為:初真戒、中極戒、天仙戒,稱“三壇大戒”。全真十方叢林的“清規”就是道眾遵守戒律的條文0清順治十三年(西元1656);王常月祖師奉旨在北京白雲觀主講道法.開壇說戒,度弟子幹余人,前後受賜紫衣三次。並在浙江和湖北武當山等地傳“三壇大戒”,戒期一百天,傳戒儀式由方丈、律師主持,是非常莊肅而隆重的宗教儀範,道教傳戒只能在十方叢林進行,由各地宮觀選送道徒集體受戒。
          宮觀廟宇有子孫廟和十方常住之區別,子孫廟可以收徒弟代代世襲相傳。不管該廟規模有多麼大,只能稱小廟,而不能稱常住,更不得懸掛鐘板;十方常住,也稱“十方叢林”,有傳戒特權而不得收徒弟。十方常住日常作務和舉止行動都有節制規矩,有一套系統的管理體制和管理方法。
         本書選編出版,是為了繼承和弘揚全真道的傳統和文化,同時為廣大道友提供學習資料。在教門下,願教興隆。囿于水準,或有謬誤,敬祈指正。
        本書資料從《全真須知》、《正統道藏》、《雲笈七簽》及歷代真人《語錄》中選編。除“真人傳”和西元年號、繁體改簡體及橫排外,其他沒有更改,請讀者明鑒。
全真教由陝西咸陽大魏村人重陽真人王嘉創立于金初。創立不久,即勢如風火,發展迅猛。尤其令人驚異的是,全真教在元代發展成為道教兩大派之一,一直興旺到今天。事實表明,全真教獲得金代人民信服,適應八百餘年來的中國社會,有獨到之處。
         全真教特別注重修行。分為真功和真行。真功的重要內容之一是道德修養,最重要的手段和最高級的境界為明心見性,即不斷進行思想修養,從世界觀的高度解決認識問題。真行的主要內容為道德實踐。
        重陽真人凡與信徒初次見面.必先勸他們誦讀《孝經》、《道德經》。他吸收禪宗修煉理論和道教《清靜經》澄心遣欲學說。他要求全真道士住庵、居圜。從修行的角度看,這些均不難理解。
        早期全真道士一般都能按照刻苦自勵、淡泊寡營、忍恥含垢、苦己利人的宗旨去修行,化民成俗,稱得上全社會的道德楷模。他們大多數人為人民作出了許多實實在在的貢獻,惠澤感人,有口皆碑。最光輝的事例莫過於長春真人丘處機大慈大勇,萬裡西行,一言止殺,救民倒懸。
          全真教前幾代祖師幾乎都是知識份子,其中不乏第一流的思想家、學者或詩人、作家。學識和才智使他們視野開闊,善於宣傳和組織群眾;使他們倜儻儒雅,吸引了廣大的知識份子,為士流廣為結納。陳垣先生說的好:“全真家之好與士流接者,必其兼通儒學者也。即不通儒學,而於士流末務,如文字之屬,必有一長,方足與世接”。早期全真道士在明心見性中增長學識,在增長學識中明心見性。學文也是修行。
         如今,全真道士面臨著繼承和發揚道教傳統、適應時代進步的新課題。年輕的全真道士任重而道遠。除了努力精通教理教義、恪守清規戒律,舉建經懺法事之外,修行和學文對於新課題格外重要。在這兩個方面,如何處理義利關係,如何抵制官本位思想的侵蝕,如何掌握廣博的現代知識,是需要認真考慮的問題。
       北京白雲觀監院黃信陽君將有關全真教教義、戒規、儀範、歷史、傳記和字輩等方面的文獻匯輯成冊,名為《道教全真必讀》。這本書將提供給全真道士日常誦習領會,幫助他們指導自己的真功、真行和其他活動,也為研究全真教的人提供方便,信陽君做了一件有益的學術工作。這件工作也是一種真行。
      信陽君為全真龍門派第二十五代玄裔弟子,浙江蒼南人。1985年畢業於中國道教協會道教知識專修班。擅長道樂,任北京白雲觀道教音樂團團長。曾率團出訪,飲譽海外。編有《修道養生真訣》。
         信陽君希望我為他的《道教全真必讀》寫一篇序,樂意為之。
 

如果您對本書籍有什麼問題或經驗,請在此撰寫您的意見咨詢!
您的姓名:


您的評論: 注意: 評論內容不支持HTML代碼!

顧客評分: 差評            好評

請在下框輸入驗證號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