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ice: Undefined index: HTTP_ACCEPT_LANGUAGE in /home/hk2/public_html/catalog/controller/common/header.php on line 6 道家金言

出版社

 

道家金言

道家金言
書名: 道家金言
作者 李季林
語言 繁體中文
國際書號: 9787212030971
地區 合肥
年份 2007
出版社: 安徽人民出版社
平均評分: 暫沒評分

一、道與哲學

《老子》

1.道可道,非常道  3

2.天下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  4

3.有無相生,難易相成  5

4.道沖而用之或不盈  6

5.道之為物,惟恍惟惚  6

6.曲則全,枉則直  7

7.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97

8.道法自然  8

9.將欲取之,必固與之  8

10.柔弱勝剛強  9

11.道常無為而無不為  9

12.貴以賤為本,高以下為基  10

13.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  10

14.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  11

15.大器晚成  11

16.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12

17.道生之,德畜之  12

18.福禍相倚  13

《莊子》

19.小智不及大智,小年不及大年  14

20.名者,實之賓也  14

21.天地與我並生,萬物與我為一  15

22.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  16

23.自其異者視之,肝膽楚越也  16

24.夫道有情有信,無為無形  17

25.鳧脛雖短,續之則憂  18

26.有天道,有人道  18

27.自細視大者不盡,自大視細者不明  19

28.以道觀之,物無貴賤  20

29.萬物一齊,熟短熟長  21

30.子非魚,安知魚之樂  21

《列子》

31.生物者不生,化物者不化  22

32.子奚貴虛  23

33.天下有常勝之道,有不常勝之道  24

34.積於柔必剛,積於弱必強  25

35.無則無極,有則無盡  25

36.均,天下之至理也  26

《呂氏春秋》

37.大匠不斫,大勇不鬥  27

38.流水不腐,戶樞不蠹  27

39.天下無粹白之狐,而有純白之裘  28

40.不去小利則大利不得  28

41.以近知遠,以今知古  29

42.老子貴柔  29

《淮南子》

43.夫道者,無私就也,無私去也  30

44.小有所志,大有所忘  30

二、人生倫理

《老子》

45.聖人後期身而先,外其身而身存  32

46.上善若水  32

47.功成身退,天之道也  33

48.難得之貨,令人行妨  33

49.貴大患若身  34

50.沒身不殆  35

51.見素抱樸,少私寡欲  35

52.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36

53.知其榮,守其辱  36

54.知人者智,自知者明(37

55.甚愛必大費,多藏必厚亡  38

56.大成若缺,大辯若訥  38

57.咎莫大於欲得,禍莫大於不知足  39

58.聖人終不為大,故能成其大  39

59.千裡之行,始於足下  40

60.我有三寶:慈,儉,不敢為天下先  41

61.天網恢恢,疏而不漏  41

62.堅持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  42

63.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  42

64.弱水無敵  43

65.天道無親,常與善人  44

66.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44

67.天之道,利而不害  45

《莊子》

68.至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  45

69.巢於森林,不過一枝  46

70.無用之用  47

71.終身役役,不知所歸,哀也  48

72.為善無近名,為惡無近刑  49

73.安時而處順  49

74.內直而外曲  50

75.山木,自寇也  50

76.德有所長而形有所忘  51

77.嗜欲深者,其天機淺  52

78.相忘於江湖  52

79.坐忘  53

80.小迷迷方向,大迷迷本性  53

81.天下莫不以物易其性也  54

82.同乎無欲,是謂素樸  55

83.盜亦有道  55

84.愛人利物謂之仁  56

85.富則多事,壽則多辱  57

86.天下有道,與物皆昌  58

87.忘己  58

88.至仁無親  58

89.名,不可多取  59

90.喪己於物,失性於欲者,謂之倒置之民  59

91.至德不得,大人無己  60

92.牛馬四足,謂之天  61

93.天下有至樂乎?  61

94.褚小者不可以懷大,綆短者不可以汲深  63

95.虛己以遊世  63

96.直木先伐,甘井先竭  64

97.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64

98.哀莫大於心死  65

99.外化而內不化  65

100.以天下為籠,則雀無所逃  66

101.錢財不積則貪者憂,權勢不尤則誇者悲  66

102.順人而不失己  67

103.重生則輕利  67

104.無恥者富,多信者顯  68

105.富有天下,不以財戲人  68

106.巧者勞而智者憂  69

107.獨與天地精神往來  70

《列子》

108.營營而救生,非惑乎  70

109.須臾之忘,可復得乎  72

110.生死有命  73

111.安時知命  74

112.人生奚為哉,奚樂哉  74

113.縱性而遊,不逆萬物所好  75

114.且趣當生,奚遑死後  76

115.久生奚為?  77

116.使人不得休息者:壽、名、位、貨  78

117.豐屋美服,厚味嬌色  79

118.持後而處先  79

119.投虛抵時,應事無方  79

120.君子不以所以養害其所養  80

121.類無貴賤  80

《呂氏春秋》

122.富貴而不知道,適足以為患,不如貧賤  81

123.全生為上,死次之,迫生為下  82

124.身者所為也,天下者所以為也  83

《淮南子》

125.積惡成罪,積羽沉舟  84

126.先避患而後就利  984

127.逐鹿者不顧兔  85

128.千裡之堤,潰於蟻穴  85

129.焚林而獵,愈多得獸,後必無獸  86

三、養生保精

《老子》

130.專氣致柔,能如嬰兒  88

131.生生之厚,害生  88

132.精之至,和之至  89

133. 嗇,長生久視之道  90

《莊子》

134.乘物以遊心  90

135.常因自然,不以好惡內傷其身  91

136.形全精復,與天為一  91

137.神全  92

138.雖富貴不以養傷身,雖貧賤不利累形  93

139.道之真以治身,其餘緒以為國  94

140.養志者忘形,致道者忘心  94

141.法天貴真  995

《列子》

142.晝想夜夢,神形所遇  96

143.役夫夜夜夢為國君  96

144.善樂生者不窶,善逸身者不殖  97

145憂苦,犯性者也  98.

《呂氏春秋》

146.物者,所以養性也,非所以性養也  98

147.利於性則取之,害於性則舍之  99

148.聖人制萬物,以全其天  99

149.早嗇,則精不竭  100

150.凡養生,莫若知本去害  100

151.天地合和,生之大經也  101

四、無為而治

《老子》

152.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  103

153.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  103

154.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  104

155.貴以身為天下,若可寄天下  105

156.大道廢,有仁義  105

157.絕智棄辯,民利百倍  106

158. 聖人去甚、去奢、去泰  106

159. 師之所處,荊棘生焉  107

160.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  107

161.上德不德,是以有德  108

162.無為則無不為  109

163.聖人無常心,以百姓之心為心  109

164.以正治國,以奇用兵  110

165.治大國,若烹小鮮  111

166.大邦者,下流  111

167.聖人欲不欲,不貴難得之貨  112

168.以其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113

169.禍莫大於輕敵(114

170.民不畏威,則大威至  115

171.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  115

172.民之飢,以其上食稅之多  116

173.以德報怨,安可為善?  116

174.小國寡民  117

《莊子》

175.聖人不死,不盜不止  118

176.竊鉤者誅,竊國者為諸候  119

177.無欲而天下足,無為而萬物化  119

178.愛民,害民之始也  120

179.內聖外王  121

《列子》

180.善治內者,不治外  122

181.人人不利天下,天下治也  123

182.治民如牧羊  124

183.民有恥心,則何盜之有?  125

《呂氏春秋》

184.治天下,必先公,公則天下平也  126

185.天下非一人之天下,天下之天下也  127

186.外舉不避仇,內舉不避予  127

187.兵不貴勝,而貴不可勝  127

188.行德愛民,則民親其上  128

189.凡舉事,必先審民心  128

《淮南子》

190.因循而任下,責成而不勞  129

191.王主富民,霸主富武  129

《老子》

192.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  131

193.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  131

《莊子》

194.天籟之音  132

195.誰能知道真正的美是什麼?  133

196.樸素而天下莫能與之爭美  133

197.至樂無樂,至譽無譽  134

198.美者自美,吾不知其美也  134

199.得至美而遊乎至樂  135

200.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135

201.不告訴,不知道比人美  136

202.得魚忘筌,得意忘言  136

《列子》

203.高山流水  137

204.言美則響美,言惡則響惡  138

《呂氏春秋》

205.凡樂,天地之和,陰陽之調也  138

206.侈樂,以巨為美  139

207.心必和平然後樂  140

《淮南子》

208.美不能有所賤,惡不能有所貴  140

209.所謂樂者,人得其得者也  140

210.畫西施之面,美而不可悅  141

211.美人不同面,皆悅於目  141

六、寓言故事

《老子》

212.北冥有魚  143

213.朝三暮四  143

214.莊周夢蝶  144

215.庖丁解牛  145

216.藏天下於天下  146

217.混沌之死  147

218.東施效顰  148

219.邯鄲學步  149

220.莊子辭相  149

221.不要以相位“嚇人”  150

222.莊子妻死,鼓盆而歌  151

223.莊子至楚,見空骷髏  153

224.鬥雞木雞  154

225.無用之用與有用之用  155

226.螳螂捕蟬,黃鵲在後  156

227.王子搜惡為君  157

228.屠龍之技  158

229.莊子不葬  159

《列子》

230.杞人憂天  160

231.海鷗有感  162

232.鹿之夢  163

233.天下盡迷  165

234.燕人哭於晉  166

235.愚公移山  168

236.誇父追日  170

237.兩小兒辯日  171

238.薛譚學謳  172

239.九方皋相馬  173

240.歧途亡羊  174

241.楊布打狗  175

242.人有亡斧者,意其鄰之子  176

243.齊人攫金  176

《呂氏春秋》

244.荊人遺弓  177

245.刻舟求劍  178

《淮南子》

246.公儀休辭魚  178

奉獻在讀者面前的這套叢叢書,由《四書金言》、《五經金言》、《道家金言》、《佛家金言》四部著作組成。它是我們嘗試著把中國傳統學術思想大眾化、通俗化的一項成果。我們試圖將中國儒、道、佛三家典籍中的若乾精粹內容,以及我們研讀這些內容時所產生的感悟,奉獻給廣大讀者。為此,我們從三家的典籍中精選條目,按思想內容分類,對原文中比較深奧、冷僻的字、詞、句做出注釋,並且將文言文翻譯成白話文,以期幫助讀者朋友準確、深入地領會原文所表達的意義。與此同時,我們結合當前的時代背景、社會現實和個人的生活體驗,以“感悟”的形式,將我們從這些條目中所受到的啟迪和教益提供給廣大讀者,以期與讀者朋友進行思想交流。另外,書中特別設有“讀者心得”欄目,有興趣的讀者朋友可隨時記下自己的所思、所感。

本叢書的思想內容和寫作風格,讀者朋友在閱讀過程中自會領略,無需由我在此預做介紹。現僅就以下方面,做一必要的簡單說明。

首先要說明的是,我們編撰這套叢書是基於如下的信念:中國傳統文化的主流儒、道、佛三家的思想精華不僅是人類文明史上的珍貴遺產,而且是當今人類社會生活中鮮活的來神資源。儒、道、佛三家的典籍中都深蘊著高明、博大的人生智慧,這些典籍絕不僅是“故紙堆”。只要我們採取科學、合理的態度對待這些典籍,就一定能夠從中吸取有益於現代人類的豐富智慧。這種古老而又常新的智慧,小而言之對於我們正確處理個人學習、工作、生活中的各種問題,大而言之對於我們培育民族精神、建設中華民族的共有精神家園,都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其次我們要做出的說明,是關於本叢書名中的“金”、“言”二字的。

所謂“金言”的“金”,是就作者的理解而言的。“金言”該是價值很高、擲地有聲的語言,作者在選取條目時,當然是盡量按照這樣的標準去選的。但是限於我們的水準,同時也由於人皆難以完全避免“見仁見智”之偏,我們選取的條目未必全都符合“金言”應有的標準。對此,請讀者朋友諒解,並歡迎給予指正。

所謂“金方”的“言”,是在廣義上使用的。本叢書中的“言”不僅包括語錄式的格言、箴言等語言形式,而且也包括敘事式的故事、散文等語言形式。而叢書中無論是語錄式的“言”還是“敘事式”的“言”,都能夠體現中國學術典籍的一個突出的基本特點——思想精深、言簡意賅。此外,我們還有意選取了若乾“大白話”式的條目,這樣做既是為了便於一般讀者理解,同時也是為了表明“高僧只說家常話”也是中國傳統學術的特點之一。

本叢書的出版,不僅是多位作者能力合作的結果,而且是安徽人民出版社多位編輯通力合作的結果。在較短的時間內,他們編輯出版了這套叢書。他們認真、負責的態度和細致、高效的工作,確實令人感佩。在此我謹代表叢書全體作者向所有參與叢書編輯工作的同志致以深切的謝意!在叢書的編撰過程中,我們參考了前人和時賢的研究成果,在此一並表示感謝!

至於這套叢書的價值究竟如何,它在哪方面還有待於改進、提高,我們衷心地期待著讀者朋友們的評批、指教。

 

餘秉頤

200712

如果您對本書籍有什麼問題或經驗,請在此撰寫您的意見咨詢!
您的姓名:


您的評論: 注意: 評論內容不支持HTML代碼!

顧客評分: 差評            好評

請在下框輸入驗證號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