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ice: Undefined index: HTTP_ACCEPT_LANGUAGE in /home/hk2/public_html/catalog/controller/common/header.php on line 6 近代老學研究

出版社

 

近代老學研究

近代老學研究
書名: 近代老學研究
作者 李程
語言 简体中文
國際書號: 9787307065215
地區 武漢
年份 2008
平均評分: 暫沒評分

緒論1
第一章  近代老學的思想學術背景(10)
第一節  帝國主義的入侵與中華民族的危機(10)
第二節  西學東漸與中國文化的危機(15)
一、西方文化的東漸(15)
二、中西文化的衝突(17)
三、中國文化的危機(22)
第三節  中、西文化的融合與近代新學的興起(24)
第四節  近代諸子學的興盛與老學的繁榮(28)
第二章  近代老學的發展及其特點(31)
第一節  近代老學的主要著作及研究者(31)
一、近代老學的主要著作及其簡介(31)
二、近代老學的著名研究者(37)
第二節  三教思想在老學中進一步會通(41)
一、近代老學中儒、老關係的新變化(42)
二、近代老學中佛、老的新會通(55)
第三節  近代老學的基本特點(62)
一、佛、道在老學中的衰弱(62)
二、對《老子》的考據有所增強(63)
三、老學與西學的融合(63)
四、更加注重經世致用(64)
第三章  近代老學的道論(66)
第一節  近代老學道論概述(66)
一、先天固有的自然之道(66)
二、生養與統禦萬物之道(69)
三、“氣”之道(71)
四、對立統一的規律變化之道(74)
五、玄之又玄的神妙之道(77)
第二節  魏源《老子本義》之“道” (79)
一、真常虛無之道(79)
二、無欲之道(81)
三、對立統一之道(83)
四、規律之道(85)
第三節  劉鼐和《新解老》之道(87)
一、宇宙內最大原理之道(88)
二、“無”之道(90)
三、陰面之道(91)
第四節  江希張《道德經白話解說》之道(93)
一、江希張解老的新方法(93)
二、先於物質之道(94)
三、至虛而至實之道(95)
四、最具凝聚力能戰勝一切的道(96)
第五節  近代老學“道”論的特點(98)
一、儒學思想在老學“道”中的融通(98)
二、關於“氣”的新見解(101)
三、中西會通之道(103)
第四章  近代老學的修身養生思想(104)
第一節  近代老學修身養生思想概述(104)
一、修道修德是修身養生的根本(104)
二、修心養性,心性合一(107)
三、精旺氣足,延年益壽(110)
四、性命雙修,神氣合一(112)
第二節  李涵虛《道德經注釋》中的養生思想(114)
一、返樸歸真,逆以成丹(114)
二、任自然,修無為(115)
三、養生之要,修心養性(116)
四、修精與氣,養命延年(118)
五、陽來陰往,陰陽雙修(120)
六、內以治身,外以治世(121)
第三節  黃裳《道德經講義》中的修身養生思想(123)
一、修真一之氣,尋玄關一竅(124)
二、煉虛無之心,修中庸之德(126)
三、合精氣神,成金丹道(128)
第四節  近代老學修身養生的特色(131
一、更加重視“道德”在養生中的作用(131)
二、將“養生”與“治國”緊密相聯繫(133)
三、提倡“性身長生”(136)
第五章  近代老學的經世致用思想(138)
第一節  經世致用是近代老學的主旋律(138)
一、老子著書的目的(138)
二、近代老學經世致用的學術傾向(139)
第二節  魏源《老子本義》的救世思想(141)
一、《老子》是救世之書(141)
二、救世的關鍵在於運用“道”的規律進行社會改革(144)
三、救世要靠積極有為(146)
第三節  滕雲山《道德經淺注》中的治世之方(150)
一、治推上古,道合無為(151)
二、觀天之道,執天之行(153)
三、化民之治(155)
四、“幾先”與“不得已”之治(157)
第四節  近代老學的救世特色(158)
一、宣導順應社會發展之自然而進行的改革(158)
二、重道而不輕器(163)
三、強調“有為”的積極作用(166)
四、崇尚真樸,厭惡奢華(170)
五、更加重視民眾在救世中的作用(173)
六、提倡自強,反對侵略(176)
第六章  近代老學對《老子》的考證(180)
第一節  近代老學中的考據學內容(180)
一、近代老學對分章問題的考證(180)
二、近代老學對斷句問題的考證(182)
三、近代老學對脫漏或衍文問題的考證(184)
四、近代老學對字義的考證(188)
第二節  劉師培《老子校補》中的主要校補方法(191)
一、將諸子、秦漢等資料引入《老子》中進行校補(193)
二、根據文章的中心思想進行校補(195)
三、根據文章的句法特點進行校補(196)
四、根據古今字義的演變進行校補(198)
五、根據文中各相關句子進行互校(199)
六、利用多種方法進行綜合校補(200)
第三節  陶鴻慶《王弼注勘誤》的勘誤方法(202)
一、據古代文獻引文及他注注文而勘誤(202)
二、據《老子》他章經文而勘誤(204)
三、據《老予》的中心思想而勘誤(205)
四、據注文的上下文語意一致進行勘誤(207)
五、據語意的通順進行勘誤(212)
第四節  近代考據老學的義理發揮(214)
一、借考據以申尚道之意(214)
二、借考據以申無為之旨(216)
三、借考據以中無欲之旨(218)
四、借考據以申柔弱之旨(220)
五、借考據以申息兵之旨(221)
第七章  中西文化會通的新老學(223)
第一節  劉鼐和及江希張等人的中西會通思想(223)
一、劉鼐和《新解老》中的中西會通思想(223)
二、江希張《道德經白話解說》中的中西文化會通思想(227)
第二節  劉師培的近代老學思想(231)
第三節  嚴複《老子道德經評點》中的西方思想(234)
一、嚴複《老子道德經評點》之道論(235)
二、嚴複《老子道德經評點》的進化發展觀(239)
三、嚴複《老子道德經評點》的民主思想(244)
四、嚴複《老子道德經評點》的無為與自由思想(248)
五、嚴複《老子道德經評點》的科學思想(249)
六、嚴複《老子道德經評點》的意義(251)
第四節  關於近代新老學中的幾個問題(254)
一、關於民主問題(254)
二、關於民智問題(257)
三、關於實現政治途徑問題(259)
四、關於理想社會問題(261)
第八章  近代老學的歷史地位(265)
第一節  近代以前老學的地位(265)
第二節  近代老學在傳統文化中的地位變化(269)
一、近代老學中“道”的地位的提升(269)
二、近代老學中“信”的地位的提高(270)
三、近代老學具有更大的實用性(272)
四、近代老學具有巨大的凝聚力與包容性(273)
第三節  近代老學在中西文化交流中的作用及地位(274)
一、冠以“哲學”之名的老學(274)
二、道、器並重的老學(275)
三、中、西文化會通的老學(277)
四、宣導世界和平的老學(280)
第四節  近代老學的歷史局限性(282)
一、“無為”之治道與“器學”的發展形勢不相適應(282)
二、“棄智”、“不重實踐”等主張與近代科學的發展不相適應(284)
三、“息兵”之主張與反侵略的客觀要求不相適應(286)
四、沒能從根本上找出挽救中國的出路(286)
主要參考文獻(288)
後記(294)

                                                                      序
        老學是歷代學者對《老子》進行詮釋和發揮而形成的一門學問,它涉及史學、哲學、宗教學、文學等各大學科門類,是道家文化的核心組成部分。老學不僅自身形成了一個十分浩繁博大的學術系統,而且跟中國文化史、中國思想史密切相關。老學是與漢代經學、魏晉玄學、隋唐佛學、宋明理學、清代樸學、近代西學的發展交融共進的,它與儒、道、釋三家的關係盤根錯節,十分複雜。
        儘管老學蘊含重大的學術價值,然而有關老學的研究卻被長期忽視了。20世紀90年代以前,只有一些零星的研究,如王明先生提出的“老學三變”,較早注意到了老學發展與時代的關係;蒙文通先生曾在20世紀三四十年代提示從老學的角度研究道教哲學的發展演變,並提出了從唐代老學出發研究道教重玄學的觀點,但前輩學者的這些卓見長期以來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到20世紀90年代,在一些道家文化的研討會上,朱伯岜、湯一介、鐘肇鵬、熊鐵基等先生一致呼籲要加強老學的研究。例如90年代初張豈之先生在西安連續組織主辦了兩屆老子思想研討會,在“第一屆老子思想研討會”上,朱伯岜、鐘肇鵬等先生呼籲要重視老學的研究;在“第二屆老子思想研討會”上,熊鐵基先生則指出,應該從中國學術文化史的角度去關注老子思想的價值,他從秦漢至隋唐,兼及宋元明以及近代魏源等人的解《老》著作的分析中得出結論,每個時代的老學研究都有不同特點,都有時代特色,而從學術史的角度,可以看出老子思想在今天的價值。熊先生的發言在大會上得到了很多學者的呼應,所以會議結束以後,他即著手組織《中國老學史》的撰寫。很快,熊先生主持撰寫的《中國老學史》由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該書出版後在學術界產生了較大的影響,填補了道家學術思想史上的一個空白。《中國老學史》作為我國研究老學發展的第一部系統專門之作,不僅揭示出老學發展的內在規律並確立了老學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的重要歷史地位,而且奠定了老學研究的基本方法與範式。
        為了進一步深化老學(還包括莊學)的研究,華中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於2002年11月成立了道家道教研究中心,在熊鐵基先生的帶領下,組建了一支專門研究老莊學的學術隊伍,並且制定了一個老莊學研究的長遠規劃。關於老學研究的計畫,其中的一項即是展開老學的斷代研究,近幾年來,漢魏六朝老學研究、唐代老學研究、宋元老學研究、明代老學研究等專題先後以博士論文的形式得以完成。
        李程博士所著《近代老學研究》一書,也是在上述背景中完成寫作的。近代作為一個特殊的歷史時期,在社會轉型、思潮不斷、文化急劇變革的情況下,其老學發展到了一個十分繁榮的階段,出現了大量的老學著作,並呈現出新的時代特色。《近代老學研究》主要從道論、政治思想、修身養生三個層面對近代中國老學展開較全面的研究,既注意到傳統老學在近代社會的新發展,又注意揭示近代老學由於融會吸收西學而開始具有近代文化的性質。該著的完成,不僅豐富了中國老學史研究的一個重要環節,也為中國近代思想史的研究提供了一個全新的視角,所以,它的出版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當然,由於近代老學內容十分豐富,該著在文獻解讀、思想提煉等方面可能存在或多或少的問題,尚需作者在今後加以改進提高。
                            是為序。
                            劉固盛
                           2008年6月于武昌桂子山
 

                                                    前言
        近代老學研究包括傳統老學研究與近代新老學研究兩個方面。傳統老學研究又主要是從道論、養生論及治國論三個方面展開的,同時又貫穿著儒、釋、道三教文化的融通;近代新老學的研究主要是從傳統老學如何與西方學術相交融著手的。這兩個方面構成了近代老學研究的思想體系。
        第一,近代老學的道論。近代老學的道論主要是從本體論來探討宇宙的生成問題。它繼承了傳統老學關於道先於萬物、道生萬物、道統萬物等道論觀,同時,近代老學在解釋老子之道時還吸收了大量的儒、釋思想,從而使道不僅成為道家思想的理論基石,而且成為融通儒、釋、道三教文化的理論基石。並特別注重闡釋道作為道家思想特有的本質,強調了道家之道的“反面”特徵。
        第二,近代老學的養生論。近代老學繼承了傳統老學的養生思想。同時,近代老學的養生論在近代科學的影響下,逐漸忽視了外丹養生的思想,而更加注重內丹在養生中的重大作用,強調了“心性”的修養與“性命雙修”。
        第三,近代老學的治國論。近代老學的治國論是近代老學最核心的內容。近代老學從挽救民族危機的願望出發,更加強調了老學的經世致用。它從老子之自然變化的觀點立論,主張對中國社會進行改革,以適直社會的自然變化;從道與器的辯證關係立論,強調了“器學”在近代中國的重大作用;從無為與無不為的關係立論,闡釋了“無不為”的積極作用,並強調了廣大群眾在挽救危亡與創造新世界中的偉大作用;從老子的戰爭論立論,論證了“好戰”的危害及反抗侵略的必要性。
        第四,近代老學中傳統學術與西方學術的融通。近代老學的一個最顯著的特徵就是近代老學中融人了大量的西方文化成分,從而實現了中、西文化的結合,以及由傳統老學向近代新老學的質的飛躍。這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老子之道與西方哲學的融通;老子的無為思想與西方天演進化思想的融通;老子的無為思想與西方的民主自由思想的融通;老子之道學與西方之器學的融通等。
        近代老學的研究具有自己的特色。其一,近代老學更加注重儒、釋、道三教文化的會通,從而使自己成為由多種傳統文化因數會合而成的更先進、更具生命力的文化;其二,在整個考據學相對衰落的情況下,近代老學對《老子》的考證卻有所加強;其三,近代老學將挽救民族危亡的使命放在了首位,更加注重老學的經世致用;其四,近代老學開始融通西學而使自己具有近代文化的性質。
 

如果您對本書籍有什麼問題或經驗,請在此撰寫您的意見咨詢!
您的姓名:


您的評論: 注意: 評論內容不支持HTML代碼!

顧客評分: 差評            好評

請在下框輸入驗證號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