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ice: Undefined index: HTTP_ACCEPT_LANGUAGE in /home/hk2/public_html/catalog/controller/common/header.php on line 6 老子淺說

出版社

 

老子淺說

老子淺說
書名: 老子淺說
作者 劉光蓉
語言 简体中文
國際書號: 7806308768
地區 合肥
年份 2003
出版社: 黃山書社
平均評分: 暫沒評分

序方兆祥(1)
第一章  超然不群的智者(1)
第一節  老子身世掠影(1)
1、一副楹聯見端倪(1)
2、《史記》記載的老子(3)
3、先秦史料記載的老子(5)
4、老子的簡歷(8)
5、老子是怎樣成為太上老君的(15)
第二節 孔子學於老子(17)
1、巷黨助葬(18)
2、周都問禮(19)
3、相縣求薦(20)
4、沛地論道(22)
第三節  老子在歷史上的地位和影響(24)
第四節  老子的弟子和傳人(27)
1、老子的弟子(28)
2、向老子同學求教的人(28)
3、老子的傳人(29)
附、老子年譜(31)
第二章  人類智慧的寶典(32)
第一節  《老子》概說(32)
1、作者與成書年代(32)
2、書名及含義(33)
3、字數考究(34)
4、篇序和章次(34)
5、文本類型(35)
6、注本和譯本(36)
7、《老子》宗旨(37)
8、《老子》在海外的影響(37)
第二節  老子的主要哲學思想(40)
1、道生天下萬物的宇宙觀(40)
2、效法自然的人生觀(44)
3、無為而治的政治觀(49)
4、獨特深邃的辯證觀(53)
第二節  幾個誤解的澄清(57)
第三章  老子故里在渦陽(66)
第一節  對今本《史記》的質疑(68)
第二節  從地理方位看老子故里(73)
第三節  從典籍方志看老子故里(78)
第四節  從出土文物看老子故里(82)
第五節  從標誌景觀看老子故里(99)
第六節  渦陽鹿邑兩宮之比較(103)
第四章  《老子》釋讀(107)
上篇(107)
下篇(185)
老子用語六十例(268)
後記(289)
 

                                                   序
                                                方北祥
          黨的十六大報告指出:“民族精神是一個民族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精神支撐。一個民族,沒有振奮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中華民族在五千多年的歷史進程中,創造了燦爛的華夏文明,留下了豐富的著作典章,形成了具有強大生命力的傳統文化,凝聚成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偉大民族精神。古往今來,在優秀傳統文化和偉大民族精神的薰陶激勵下,仁人志士層出不窮,英雄業績光照千秋;更有千千萬萬的人民大眾從中攝取營養,獲得智慧和力量,成為我們這個民族的堅實脊樑。世界在變化,社會在前進,實踐在發展。面對現實,把我國歷代優秀著作典章大眾化、普及化,對於更好地傳播中華文明,激發全體人民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振奮民族精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向著現代化邁進,無疑是大有益處的。《老子淺說》一書的撰寫,就是一種積極的探索。
          先秦偉大思想家、道家學派的創始人老子,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代表人物之一。據史料記載,他飽覽史書,才智過人,通曉自然奧秘,洞悉世運起伏,是一位有極大智慧的一代哲人;他識窮宇宙,道貫人天,立萬世之道範,啟華夏之絕學。孔丘問禮,而興“猶龍”之歎;關尹清益,遂傳五千至言;莊子研道,贊其為“古之博大真人”。
        老子之博大,在於《老子》之精深。《老子》一書文約義豐,哲理宏富,意境高妙,暗示性無邊無涯,涵蓋面無窮無盡,堪稱“哲理詩”和“萬經之王”,雄立於世界哲學之林。它對我國歷代的哲學、政治、軍事、經濟、醫學、養生等諸多領域,產生了深刻而巨大的影響,與孔子儒家思想互為補充,構成了我國傳統文化的主體,奠定了中國思想文化的歷史基礎。《老子》一書以短短五千餘言而讓後人以說不盡的文字去詮釋、去探究,而且使人永遠都感到言猶未了。同時它還突破了民族和國家的界限,引起了全球性的廣泛關注和重視。早在半個世紀以前,相繼翻譯出版的《老子》就有六七十種之多。如今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科學的進步,《老子》越來越顯示出廣泛的適應性,越來越使人領略到它的重要價值。德國著名哲學家尼采盛讚《老子》:“像一眼永不枯竭的井泉,滿載寶藏,放下汲桶,垂手可得。”還有不少諾貝爾獎獲得者,把自己的科學發現歸功於受老子及其他東方哲人的啟迪。
       《老子》又稱《道德經》,分上篇《道經》和下篇《德經》。全書以“道”為主線,談宇宙、談人生、談政治,以獨特的思維方式和獨特的表達形式,構成了老子哲學的整體,這也是解讀《老子》的關鍵。
         “道”是《老子》一書的中心範疇和哲學基石。“道”是一個終極實在的概念,在本質上既不可界定,也不可言說,是整體與過程的統一。老子認為,“道”是萬物的主宰,“道者,萬物之奧”,又是萬物的最終根源,“淵兮,似萬物之宗”。宇宙萬物都是從“道”演化而來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故“道”是“天地之始”、“萬物之母”,是宇宙萬物的本原。“道”既不隨外物的變化而消失,也不因外力的作用而改變,是永恆的存在,是周而復始的運動,老子宇宙論的確立,是對先秦時期天命、鬼神觀的徹底否定,是對中國哲學的巨大貢獻。
         老子在對宇宙木體探討和追溯的基礎上,深入思考了人生觀問題。他認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天地皆以自然的狀態而運行、存在,人亦不能例外,因此,他竭力宣導效法自然的人生觀;認為“道”創生了萬物,卻“生而不有,為而不恃”,人應依“道”而行,要純然至公,少私寡欲,虛懷若谷,寬容大度,謙下不爭、嚴於律己;認為新生事物總是柔弱的,卻是充滿生機和活力的;認為“上善若水”,最完善的人格應該具有水的品格,即樂於奉獻,不爭名利,忍辱負重,待人友善,嚴守誠信,處事幹練,行為果斷等。老子人生觀中的積極因素,都深深地熔鑄在中華民族的偉大精神和高尚品格中。
        老子還思考了政治觀問題,提出了“無為”的政治主張,認為“無為”是治國理民所應遵循的原則。“無為”就是不妄為、不強為,不強行那些不符合規律的指令,不能憑藉主觀意志為所欲為。老子的“無為”政治觀,是針對“有為”政治觀而言的。老子認為,“有為”政治是把自己的意志強加於民,而“無為”政治是“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讓人民順其自然,自我生存,自我化育,在一種寬鬆自由的環境中生息。進一步說,就是要以人為本,順從民意,尊重規律,循循善誘,為政精簡,謙下納諫,平等待人,等等。老子還把“無為”的政治主張形象地概括為一句話,即“治大國若烹小鮮”,意思是治理國家要小心謹慎,保持政策的一慣性和連續性,不做無謂的折騰。這一千古名言,早為國內外所熟知。現代管理科學的一些原理與老子的治國謀略有相通之處,當今一些國家的政要和企業家就十分重視《老子》一書的管理價值,因而在世界範圍內的“老子熱”始終不減。真可謂,老子不老,常用常新。
        《老子》還蘊含著豐富的辯證思想,是我國第一部系統揭示事物相反相成、相互依存和轉化的辯證法著作。他提出了“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後相隨”等對立統一現象;提出了“反者道之動”的命題,辯證地指出“正複為奇,善複為妖”、“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的道理。《老子》一書深藏辯證因素的警句,至今仍熠熠生輝,成為我國人民乃至世界上一切《老子》愛好者寶貴的精神財富。
         當然,由於時代和認識的局限,不可否認《老子》存在一定的消極因素。我們必須按照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要求,大力發展先進文化,努力改造落後因素,以科學的態度“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同時在繼承和批判的基礎上,更新觀念,超越傳統,使老子的哲學思想曆久彌新,使《老子》這棵智慧古樹枝新葉茂,充滿生機。
       《老子》既是一本充滿哲理的好書,又是一本深奧難讀的古書。但《老子淺說》一書融思想性、知識性、趣味性為一體,較好地把握了《老子》的本義,文字平實、圖文並茂,做到了深入淺出、通俗易懂,不同類型的讀者都是可以接受的。相信這本書的出版,對於弘揚我國傳統文化、培育民族精神,一定會起到積極的作用。
 

如果您對本書籍有什麼問題或經驗,請在此撰寫您的意見咨詢!
您的姓名:


您的評論: 注意: 評論內容不支持HTML代碼!

顧客評分: 差評            好評

請在下框輸入驗證號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