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ice: Undefined index: HTTP_ACCEPT_LANGUAGE in /home/hk2/public_html/catalog/controller/common/header.php on line 6 太上道德經白話釋義

出版社

 

太上道德經白話釋義

太上道德經白話釋義
書名: 太上道德經白話釋義
作者 何聯道
語言 繁體中文
國際書號: 9628680927
地區 香港
年份 2003
出版社: 紫枏觀有限公司
平均評分: 暫沒評分

太上  道祖聖像(1)
太上  道祖臨鸞序文(2)
太上  道祖序文原文(10)
太上  道祖序文白話意譯(12)
回道人  純陽氏聖像(17)
回道人  純陽氏臨鸞序文(18)
回道人  純陽氏序文原文(24)
回道人  純陽氏序文白話意譯(26)
回道人  純陽氏  康熙二十九年臨鸞於北壤弁言(33)
回道人  純陽氏  康熙二十九年臨鸞於北壤弁言原文(57)
回道人  純陽氏  康熙二十九年臨鸞於北壤弁言的白話意譯全文(作者)(59)
回道人  純陽氏  康熙二十九年臨鸞於北壤贊題文(64)
回道人  純陽氏  康熙二十九年臨鸞於北壤贊題文的正楷體(65)
回道人  純陽氏  康熙二十九年臨鸞於北壤贊題文的白話意譯文(作者)(66)
牟允中(目源)道長  康熙二十九年純陽真人弁言後跋文的原版文(67)
牟允中(目源)道長  康熙二十九年純陽真人弁言後跋文的正楷體(72)
牟允中(目源)道長  康熙二十九年純陽真人弁言後跋文的白話意譯文(作者)(73)
李廉德(明徹)道長  嘉慶十四年歲次己巳孟春重刻『道德經釋義』之手稿序文(76)
李廉德(明徹)道長  嘉慶十四年歲次己巳孟春重刻『道德經釋義』之手稿序文正楷體(77)
李廉德(明徹)道長  嘉慶十四年歲次己巳孟春重刻『道德經釋義』之手稿序文白話意譯文(作者)(78)
鄒學鯤道長  嘉慶十四年歲次己巳孟春重刻道德經記的錄記文(80)
鄒學鯤道長  嘉慶十四年歲次己巳孟春重刻道德經記的錄記文正楷體(83)
鄒學鯤道長  嘉慶十四年歲次己巳孟春重刻道德經記的錄記文白話體(作者)(85)
河上公  道德經舊序原刻版文(87)
河上公  道德經舊序原刻版文正楷體(89)
河上公  道德經舊序原刻版文白話體(作者)(91)
句曲  葛震道長  嘉慶十四年歲次己巳贊文(94)
句曲  葛震道長  嘉慶十四年歲次己巳贊文正楷體(95)
句曲  葛震道長  嘉慶十四年歲次己巳贊文白話體譯文(作者)(96)
凡例(97)
《一》  道德經的作者及命名
《二》  道祖的生平
《三》  道德經版本沿革
《四》  經文先後章節
《五》  每章通義總綱解說
《六》  經文章解每節關係
《七》  數目符號對照說明
《八》  本書注釋觀點和立場
《九》  編著此經的機緣和動機與目的
《十》  牟目源道長鑴鸞推介詞說
《十一》  紫相觀降筆序文介紹
《十二》  道德經於大清時兩次重刊贊解文
《十三》  大悲神咒道解緒言
 

                         序言:太上老君  道祖  《序文》
        道人之筆,臨鸞於北壤雲乎:『太上立教真詮;徒為人間章句巳乎?』章句五千,理歸於一,一者,道之大,大者似不肖。是以聖人終不自以為大,始不以事為小,是謂之全。言乎其全,是謂之詮,不以言詮,是謂之真詮。真詮乎道,複歸無狀之狀,無物之象,更乎無象之象,是謂恍惚。恍恍惚惚,心默感而能通,一了歸真,大成若缺,道之至也焉。然亦此謂『我自然』。則章句又何有乎哉?
       道人演教,立觀紫枏,志在指迷;豈其捨乎心傳而施於口授,且復歸於文字哉!是所謂  道人之鸞法雲:『以有相而悟無生』,反本還元之道也邪?無以修內,有以修外;修內者性,修外者命。上德之人,修性而命立,白誠而明,不言之教也。下德之人,修命而後見性,自明而誠,有言之教也。
      道人說教,章句立言,當非盡適乎下德之徒,又當非寡求乎根器猛利之士,奚別蒼生之智愚哉,一檝共濟,以宏津筏,斯足以見  道人之志矣!道人釋義經文,自意深而歸淺言,複令高門,注淺言而歸乎白話語體,以傳至理,自明而誠,則普世鹹歸真樸,返乎大道。庶幾玄妙之門,微妙格致。是以為序,眾生知之。序賜『道德經白話意譯一書』
          天運  壬午年  仲秋朔日  複降筆於香港  紫枏觀
         太上老君  道祖  賜題


                              道德經白話意譯一書序文
         回道人在大清康熙二十九年仲秋八月吉日,臨鸞降筆在北壤的夢硯齋,說:『太上道祖的立教開山至聖真言,變成了衹不過是流落在人世間的一篇文字而已。』其實五千言的道德經章句之中,道理的主題都是守中抱一,歸復到大道去。甚麽就叫做一呢?一就是大道了。就是因為道是宏高廣大,所以看似與天地萬物,無相類乎同。智慧賢德的人,能超過這境界;但不肖失德的人則又離這種境界太遠了。所以聖人由始到終都益謙居下,不自以為大,所以能夠成就他的大功業;辨事開始的時候,不會疏忽微小的蛛絲馬跡和徵兆,所以聖人認真重視如何去解決困難,造就是所謂,既括萬全而又安全的義理。用語言去演說這大全之道就叫做詮譯,如果不用語言演譯,而採用默然能通的心傳意授,就叫做真詮。真詮在大道的境界所見,就是歸複到沒有狀況的狀態,沒有物象的現象,更是沒有一切可以說及的象了。造就叫做恍惚,似虛似實,若有若無,惟恍惟惚。去卻雜念,免除了世俗人心的困擾,用那大道澄明慧性的天心也就是道心,默默然去感應它,那就豁然一旦貫通了。貫通達致歸複大道,修道修德去到最完美的境界,仍然自謙自虛,常常秉持尚有缺欠不足之處,就達到大道的至極了。這就是所謂『我本來就是如此!』你們明白了這一堆道理,就會知道瞭解,那裹有甚麽章句那一回事呢?
        回道人為了玄門闡教,於是成立了紫枬覲,他的心志就是為世人指點迷津。為甚麽又放棄了那心傳默授,無言的教化;又去動那口舌的操勞呢?況且還要回復到挪用大量的文字呀!這好比在他的北壤降筆草書中所說:『用有為這一種象相去啟悟如何歸複到無為的轉化衍生。』造就叫做反本歸原的修道道理呀!無為就是河圖先天,以道全形的內在修持,有為就是洛書後天,以術延命的修煉所事,修持內在者歸乎本性,修煉外在者歸復身命。上德的人,修持本性則身命自然確立,由先天來復的誠信,明善復初,回復到嬰兒赤子無知無欲的初生本來面目;造就是我在道德經第二章所說的行不言之教了。』下德的人,修煉身命,然後知明本性,從有為的以術延命修煉事完畢,再求達到無為的內在修養事彰顯,從了明道德的體用,而返歸先天來復的純一誠信,這樣的修道,需要大量的金科玉律見諸文字呀!造就是所謂有言語的教化了。
        回道人論道教化,在文章句語中說明宗旨,定下理律。當然並不是全部都為了凡夫走卒去度身訂造的,也絕不是為了那一小部份大智大意的人。為甚麽要把天下的人分別為聰明和愚蠢二類呢?還不是同舟共濟,登達彼岸,以彰明大道普渡眾生的宗旨嗎?這足以見証回道人的渡盡凡大志向了!他解釋經文的義理,從深到淺都一律明白,並且再次囑令他的門人,再將註解已經淺白的文言體,轉為白話文體,用以傳播大道的真理,從知明本性到誠信歸真,這樣就整個世界都一同歸複到大道,淳樸至真。讓那幽邃運化的樞機門路,能從妙化歸終的往反來復道理而明其梗概呢!這個序文就說了上面的道理,希望人們都能知明和瞭解。
         天運  壬午年八月初一日  再降筆於  香港  紫枏觀
         門人  何聯道  用白話文體意譯這序文
 

如果您對本書籍有什麼問題或經驗,請在此撰寫您的意見咨詢!
您的姓名:


您的評論: 注意: 評論內容不支持HTML代碼!

顧客評分: 差評            好評

請在下框輸入驗證號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