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ice: Undefined index: HTTP_ACCEPT_LANGUAGE in /home/hk2/public_html/catalog/controller/common/header.php on line 6 教育的本質

出版社

 

教育的本質

教育的本質
書名: 教育的本質
作者 倪敏達
語言 简体中文
國際書號: 9787887262608
地區 中國
年份 2009
出版社: 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
平均評分: 暫沒評分

目錄
 
前言                                   1
 
第一節  中華先祖的基礎教育一脈相承     l
        ----育人為本  德育為先
 
第二節  教育的本質                     13
        ----上施下效  長善救失
 
第三節  善惡的標準                     24
        ----益人為善  益己為惡
 
第四節  教育的兩大主軸                 40
        ----長善救失
 
第五節  教育的根本                     51
        ----孝道
 
附錄《禮記.學記》                     74
 
    “不學禮。無以立”,禮文化是中華文化重要的組成部分。是教育我們如何做入處事的哲學體系,是引導我們實現人生幸福和家庭和諧的有效方法。
 
    四大古文明,唯有中華文明屹立至今,其他三大文明已經滅亡了,找不到了。中華文化,源遠流長,上下五千年,老祖宗為我們留下五千年的文明,五千年的智慧,五千年的經驗,五千年的效果。這個國度被稱為禮義之邦,是講禮講義的一個國度,每一個人都講禮、都講義。
 
    至聖先師孔老夫子在《論語.季氏第十六》教誨我們:“不學禮,無以立。”意思就是說一個人如果不學禮,難以在世間立足。禮文化是中華文化重要的組成部分,它可以說是一個哲學體系,有理論、有方法、有案例。
 
    禮義之邦有“三禮”,要學三本書,講禮的典籍有《周禮》《儀禮》和《禮記》。這三部典籍,《十三經》中占了三經,都是講禮的,我們身為炎黃子孫應該要去學習它。
 
    《周禮》講的是周朝官制,相當於現代的憲法,凡邦國建制、政法文教、禮樂兵刑、賦稅度支、膳食衣飾、寢廟車馬、農商醫卜、工藝製作,各種名物、典章、制度,內容無所不包。《儀禮》足講各種典禮、節儀的(如冠、婚、喪、祭等具體儀式)。比如說冠禮,男子二十歲行冠禮,女子十六歲行笄禮,叫成年禮。還有婚禮、喪禮、祭禮等等具體的儀式。《禮記》是用來解釋說明《儀禮》的,內容有關禮的性質、意義和作用等。《禮記》分《大戴禮記》八十五篇,《小戴禮記》四十九篇.我們現在講的《禮記.學記》的《禮記》,指的是《小戴禮記》四十九篇。
 
    《禮記》內容包羅萬象:政法、法律、道德、哲學、歷史、紀實、曆法、地理等四十九篇。其中有四篇值得諸位同仁關注:《大學》《中庸》《學記》和《樂記》,古人評價這四篇文章最接近道。我們今天講的“育德有道”,這個“道”,這四篇文章是最接近的。
 
    到了南宋,朱熹朱夫子,把《大學》和《中庸》另外挑選出來,再加上《十三經》當中的《論語》和《孟子》,編成一套書,稱為《四書》,並重新做了注解,叫做《四書集注》。從此這一套書利益了中華民族南宋以後近千年,政治界、經濟界、社會大眾都讀這本書。《大學》講的是做人的方法,《中庸》講的是理論,《論語》和《孟子》是案例。有理論、有方法、有案例,一套教我們做人的書,全世界只能找到這樣的一套,用了近千年不衰,現在我們還在學,所以身為炎黃子孫很幸福啊﹗
 
    見面禮----自我介紹,“末學”是一種學習中華文化的謙遜心態。
 
    現在我們學第一個禮叫“見面禮”。大家平常見面,“見面禮”是什麼?紅包拿來是吧?不是,見面第一個禮叫自我介紹。雙方初次見面,有一面之緣,全世界有將近七十億人口,兩個人要見一次面,大家算一算概率,要很珍惜才是。一定要結好的緣分,所以要進行自我介紹。
 
    那“末學”也做個自我介紹----末學倪敏達。為什麼在介紹自己名字的時候,前面要加上一個詞“末學”呢?這個叫自稱。學習傳統文化,末學的國學老師都自稱“末學”,以前也不理解,後來理解了,“末學”的意思就是,這一門學問,就是“為學尚德”的這個“學”,我是擺在最後一個的,也就是說,這個倪老師是學得最差的一個,叫“末學”。這是一種學習傳統文化的心態,這種心態告訴我們:台下的是真正的老師,臺上的才是學生。所以今天大家都是老師,只有一個學生,這個學生叫倪老師。末學等一下有講得不好的地方,諸位專家、學者以及第一線的最令人崇敬的老師們要多批評、指正。懂得向病人學習的醫士一定是一個好醫生;懂得向學生學習的老師一定是一個好老師。在課堂,有一個事實真相,我們身為老師要有所體會,就是:講課的永遠是學生,聽課的才是真正的老師。所以尊敬的諸位老師們,大家下午好!這是剛剛學習傳統文化的時候,我的老師教我的絕招,今天傳給大家,叫上臺之前先把下臺的路鋪好,免得等下講不好被人轟下臺。
 
鄭和七下西洋的目的:宣德化而柔遠人也。宣揚倫理道德教化,安撫遠方的人們。從而達到化民成俗。
 
在自我介紹的時候,末學一定會提到故鄉是鄭和七下西洋的起點----福建福州長樂太平港。鄭和這位六百年前的偉人,他每一次下西洋都是從末學的故鄉去的。
 
下西洋前,他的寶船從南京開到我的故鄉最少停留兩個月,最多停留十一個月。做什麼事情呢?這些寶船到了末學故鄉以後,就開始招募水手做各種籌備工作,然後“伺風開洋”,等待東北的季風吹過來的時候,揚帆出福建閩江的五虎門下西洋。大家知道鄭和下西洋的寶船有多大嗎?六百年前,最大的那幾艘寶船長將近六十米,咱們這個會場是多少米?比它大。寬將近一百六十米,而且是木頭做的平底船,不是現在的尖底船,六百年前中國的祖先就會做了。他這個船隊二萬八千人,用現在的話訃是全世界最強大的海軍陸戰隊。用這個名詞比喻咱們祖先不恰當,因為鄭和不是去打仗的,鄭和七下西洋到底幹什麼事呢?在末學的故鄉有一塊碑是文物,日本人打進來的時候,大夥把這個碑運到山區藏起來,現在又運回來。這塊碑叫做“天妃靈應之記”碑。鄭和親自寫的文章,他第七次下西洋的時候,把前面六次下西洋做了哪些事,刻在碑上。
 
為什麼一直提鄭和?因為咱們這裏是東盟各國開會的地方,東盟的東南亞各國都要來我們廣西南寧開會,這是很重要的地方。六百年前我們的祖先都幫我們打下基礎了。鄭和下西洋幹什麼去呢?他在“天妃靈應之記”碑的第一段告訴我們:“所以宣德化而柔遠人也。”
 
他七次帶著二萬八千人的船隊下西洋,去辦教育啊!跟諸位老師幹的活是一樣的。“宣德化柔遠人”是什麼意思?宣是宣揚,德化就是倫理道德教化,古人不叫教育,叫教化,這是有講究的。“柔遠人”的意思是安撫遠方的人們,這是有文化底蘊的。《中庸》講:“凡為天下國家有九經”,九條原理原則,“修身也,尊賢也,親親也,敬大臣也”等。到後面,自己國家都好了還不行,要全世界、全天下都好,“懷諸侯也,柔遠人也”,安撫遠方的人們,大家都好,我們才算好,叫“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那是我們中華先祖的博大胸懷。用《禮記.學記》的話來講叫“化民成俗”,“化”就是教化,要教化人民形成良善的風俗。用我們現在胡總書記的話來講就叫構建和諧社會,鄭和下西洋幹這些事情。
 
我們看史料記載,鄭和每次下西洋到了一個新的國度,第一件事情叫“頒正朔”,什麼意思?  “正朔”就是正月初一,把我們最好的文化----夏曆(農曆)送給他們。你們正月初一按照這些來做,用“二十四節氣”指導人民生產,然後再把倫理道德的教育傳給他們。“厚往薄來”,好東西都給人家,他們還多少無所謂。用《弟子規》的話來講就叫“與宜多,取宜少”。鄭和做《弟子規》做得好,這是他幹的活,這跟《禮記.學記》裏面記載的是一樣的。
 
<禮記.學記》的第一段“發慮憲,求善良,足以謏聞,不足以動眾;就賢體遠,足以動眾,未足以化民。君子如欲化民化俗,其必由學乎。”
 
“化民成俗”就是通過“宣德化”來辦教育。古人要做的事情,跟我們今人一樣,就是要構建和諧社會。《禮記.學記》這一門學問,末學的“學”,大學的“學”,這個“學”最終的目的對整個社會來講要“化民成俗”,這個“俗”足良善的風俗。《禮記.學記》開宗明義第一句話“發慮憲,求善良”,告訴我們這個“俗”是良俗。好的風俗。
 
鄭和下西洋辦教育效果如何呢?鄭和辦教育效果太好了,好得不得了,我們學完以後倍增信心。
    
  當時古印度柯枝國,“順附如歸”,鄭和第一次下西洋就把最好的科技文化傳給他們,他們“鹹仰天而拜”,整個國家都來拜我們中華的先祖。這個國王寫了一封奏摺,派使者坐著鄭和的寶船來到北京城,當時人稱為天朝,向明成祖朱棣感謝。他在奏摺裏面寫到:“何幸中國聖人之教沾及於我。”什麼意思呢?多麼幸運啊,中華先祖聖賢人的教誨,我們國家沾了一點光,“沾及於我”。效果怎麼樣?和諧社會實現了。多少時間?幾年。“乃數歲以來”,意思就是幾年時間。“國內豐穰,居有屋宇,衣足布帛……”,什麼意思?物質文明上去了,小康社會實現了,有飯吃、有房子住了。
 
   下面“老者慈幼,少者敬長,熙熙然而樂,淩厲爭竟之習無有也。”什麼意思?精神文明上去了,“老者慈幼”,老年人都願意教年輕人,年輕人願意向老年入學習,沒有競爭、鬥爭。才多少時間?幾年。誰幫他的?中華聖人之教。誰帶去的?我們的祖先鄭和帶去的。這記載在《明史》卷三百二十六。
 
    我們翻開一部中華歷史,歷朝歷代用倫理道德的教化而致天下太平的例子很多。唐太宗李世民得到天下以後,“貞觀之治”多長時間達到?也就是幾年時間。用的是什麼?鄭和所言的“宣德化”,就是倫理道德教化,用今天我們教育廳領導講的,我們的基礎教育處的處長講的,中華民族的基礎教育就是這個。
如果您對本書籍有什麼問題或經驗,請在此撰寫您的意見咨詢!
您的姓名:


您的評論: 注意: 評論內容不支持HTML代碼!

顧客評分: 差評            好評

請在下框輸入驗證號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