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ice: Undefined index: HTTP_ACCEPT_LANGUAGE in /home/hk2/public_html/catalog/controller/common/header.php on line 6 千山無量觀志

出版社

 

千山無量觀志

千山無量觀志
書名: 千山無量觀志
作者
語言 简体中文
國際書號:
地區 中國
年份 2009
平均評分: 暫沒評分

目錄
 
卷一
 
概述篇                            00一
建築篇                            0一三
山門建築群                        0一四
大伙房建築群                      0一四
三官殿建築群                      0一五
老君殿建築群                      0一六
玉皇閣建築群                      0一七
西閣建築群                        0一七
東閣建築群                        0二一
宗派篇                            0三三
千山宗派概況                      0三三
無量觀宗派沿革                    0三五
戒律篇                            0四一
三戒                              0四一
五戒                              0四一
八戒                              0四一
十戒                              0四二
其它諸戒                          0四二
觀規篇                            0四五
道教清規榜(民國以前)            0四五
長春真人執事榜(民國以前)        0四八
民國年間無量觀道士分工規定:      0五四
千山僧道寺廟管理委員會制度:      0五五
千山無量觀規約                    0五八
千山無量觀廟規                    0六0
活動篇                            0六九
宗教活動                          0六九
日常生活                          0九一
道上稱謂                          0九三
道樂篇                            一0一
千山道教音樂                      一0一
千山道教樂團                      一0六
 
卷二
 
匾聯篇                            一一三
楹聯                              一一三
匾額                              一一五
金石篇                            一二三
碑文                              一二三
創建觀音洞碑                      一二三
羅漢洞南口西壁方碑                一二三
無量觀新開觀音石洞碑記            一二四
無量觀觀音洞內石刻                一二五
重修觀音閣塑畫羅漢洞碑記          一二五
重修老君殿碑記                    一二六
重立施資修觀碑記                  一二八
重修千山無量觀觀音閣碑記          一二八
重修千山無量觀鐘樓記              一二九
重修老君殿碑記                    一三0
創修西閣蹬道碑記                  一三二
重修無量觀西閣碑                  一三三
創建呂祖大殿碑記                  一三三
重修老君殿碑記                    一三四
創修上下伙房鋪路磴道碑記          一三五
無量觀葛公塔碑記                  一三六
葛公貯藏碑記                      一三八
許信有大師建東閣碑記              一四0
創建東閣碑記(殿廊東壁)          一四0
百世流芳(殿廊西壁)              一四一
創建東閣碑記(殿前)              一四二
許信有大師碑記                    一四三
創建藏真塔碑記                    一四四
重修三官殿配殿碑記                一四五
創建東閣擴法毆碑記                一四六
創建祖師殿碑記                    一四七
慈福閣碑記                        一四八
無量觀祠堂碑記                    一四九
石刻                              一五0
 
人物篇                            一五七
 
劉祖太琳                          一五七
王祖太祥                          一五八
劉清正                            一五八
和一尼                            一五八
皮一明                            一五九
劉本德                            一五九
錢來吉                            一五九
張複平                            一五九
吳教滋                            一六0
郭永慧                            一六0
杜教昆                            一六一
劉永密                            一六一
張永恭                            一六一
黃教嚴                            一六一
張宗倫                            一六二
葛月潭                            一六二
於誠潤                            一六五
許信有                            一六六
戰全生                            一六九
無量觀歷代監院                    一七0
 
景觀篇                            一七三
 
洞天勝境                          一七三
岡台石景                          一七八
岩峰奇觀                          一八二
蒼松競秀                          一八七
寶塔林立                          一九0
 
卷三
 
遊記篇                            二0三
程啟充《遊千山記》                二0三
張玉書《遊千山記》                二0八
陳夢雷《遊千山記》                二一二
常守方《千山紀遊》                二二一
劉廷漢《千山遊記》                二二四
劉偉華《遊千山記》                二二五
戚鴻藻《遊千山記》                二三0
于省吾《遊千山記》                二三四
鄒華東《千山遊記》                二三六
崔德田《千山述遊》                二四0
王家林《老觀溝賞塔記遊》          二四九
 
詩詞篇                            二五一
 
龔用卿                            二五一
薛庭寵                            二五一
朱篪                              二五二
呂履恒                            二五二
高塞                              二五三
裘曰修                            二五三
吳教滋                            二五四
王拓                              二六二
高作楓                            二六三
郭永慧                            二六四
臧乃用                            二六九
劉文磷                            二七五
馬琈林                            二七八
劉杞                              二八一
魏燮均                            二八一
子龍                              二八五
陳桂生                            二八六
李奎文                            二八七
塗景濤                            二八九
杜光堯                            二九0
許春瀜                            二九0
黃棣華                            二九一
楊成能                            二九二
金毓紱                            二九三
喻弗塵                            二九七
白星烈                            二九八
劉榮甫                            二九九
劉祥奎                            二九九
張奎辰                            三00
王汝棠                            三0一
裴敬如                            三0四
林化青                            三0四
於蓮客                            三0四
孫太生                            三0五
亢亮                              三0六
王向峰                            三0七
韓國桐                            三0八
劉明省                            三一0
 
卷四
 
附錄篇                            三一三
 
建國前有關書刊選記                三一三
《遼東志》                        三一三
《全遼志》                        三一三
《遼陽州志》                      三一四
《瑤峰集》                        三一四
《奉天通志》                      三一四
《遼陽縣誌》                      三一五
《遼陽古跡遺聞》                  三一五
《千華山志》稿本                  三一五
建國後有關書刊選記                三一六
《鞍山市志.綜合卷》              三一六
《鞍山市志.社會卷》              三一六
《千山志》                        三一七
《鞍山市宗教志》                  三一七
《鞍山市文物志》                  三一八
《中國民間文學集成.
遼寧卷.鞍山市卷》                三一八
《中國民族民間器樂曲集成.遼
寧卷.鞍山分卷第三冊》            三一九
《鞍山市民族志》                  三一九
《遼寧旅遊叢書.千山》            三二0
《鞍山市情概覽》                  三二0
《千山風物傳說》                  三二一
《千華山詩選》                    三二一
《千山風景名勝區總體規劃說明》    三二二
《洞天勝境》                      三二二
《今日鞍山》                      三二二
《鞍山之最》                      三二三
《歷代名人游千山詩選》            三二三
《鞍山年鑒》(一九八八年)         三二四
《鞍山四十年》                    三二四
《太上寶訓注解》                  三二五
《千山景觀》                      三二六
《千山無量觀》                    三二六
《千山楹聯匾額摩崖注釋》          三二七
《千山楹聯》                      三二七
《千山史話》                      三二八
《千華詞稿》                      三二八
《千華道教》                      三二九
《旅遊在中國千山》                三二九
《中國千山》                      三三0
《鞍山之旅》                      三三0
《遼寧舊方志.鞍山卷》            三三一
《千華勝境無量觀》                三三一
《鞍山旅遊系列叢書》              三三二
《千華楹聯箋注》                  三三二
《千秋歷史話鞍山》                三三三
 
有關無量觀的明信片摘記            三三三
 
《中國千山》明信片                三三三
《鞍山風光》明信片                三三四
《鞍山千山》明信片                三三四
《千山素描》明信片                三三四
《千山無量觀東閣》明信片          三三五
《走進千山》個性化郵票            三三五
 
有關無量觀的文章輯錄              三三六
 
千山的道教                        三三六
道教名勝千山無量觀                三四一
以實際行動鞏固落實政策成果,
為社會主義建設服務                三四六
證盟大師許信有----千山
道眾的楷模                        三五三
道教在千山                        三五六
千山無量觀道眾為爭創
文明山做出貢獻                    三六一
遼寧省道眾住廟規約                三六六
一心為道的許信有大師              三六八
道教界愛國愛教先進集體單位        三七二
道教界愛國愛教先進個人名單        三七四
發展中的千山無量觀                三七六
許信有大師仙逝                    三七八
大事篇                            三八九
新中國成立前人事記                三八九
新中國成立後大事記                三九六
 
後記
序一
 
閔智亭
 
    千山是全國著名的宗教聖地,素有『東北明珠』之美譽。自古佛道同居一山,和睦相處數百年,體現了大道無二,釋道同源的傳統美德。佛教有五大禪林,道教亦有九宮八觀十二茅奄近三十座仙宮寶觀,星羅棋佈於山間岩下,千峰萬壑之中。晨鐘暮鼓,經法聖號,朝夕回蕩在松柏壑穀之間,為古刹洞天憑添了濃厚的宗教色彩。道教在千山歷史悠久,宮觀頗多,而最負盛名者當首推祖庭『無量觀』。素有『大慈大悲無量觀』之笑譽。
    千山道教歷史久遠,文化底蘊極為深厚。由於昔日固步自封及歷史原因,致使許多文化鮮為人知,還有待於挖掘整理。無量觀不但是東北道教的視窗,亦是中國宗教風貌的一隅,我們更應當對它的歷史與現狀翔實敘記。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後,地處群山環繞之中的無量觀,隨著時代的變遷也相應的發生了變故和復興。特別是在許信有大師住持的幾十年中,在遼寧省和鞍山市宗教部門及千山景區管委會的重視下,加強了對千山自然景觀、對老觀的歷史淵源和人文景觀的弘揚傳播,千山道教祖庭無量觀於一九八六年三月,經國務院批准成為全國二十一處重點宮觀之一。一九八六年八月,無量觀住持許信有大師與鞍山市宗教處劉明省先生編纂的《千山無量觀勝境》資料長達數萬字,文圖並茂,系無量觀首次向中國道教協會提供的完整手稿資料。並先後編著了《千山無量觀》、《千華道教》和《千華勝境無量觀》等文圖並茂的書刊。特別在挖掘瀕臨失傳的千山道教音樂的過程中,為了『三集成』拍制《千山法會》及《千山出家人》的電視片,首次生動翔實地反映千山道教出家人的宗教活動情況。千山無量觀住持許信有大師重視文化建設,與各宗教團體積極配合市宗教部門工作,於一九九四年完成了《鞍山市宗教志》的出版工作。
    今逢盛世,國泰民安,今日的無量現在王崇道監院的住持下,更是玄風丕振,日趨興旺。他尊重並繼承了先師重文史資料整理的傳統,聘請從事宗教工作近三十年的劉明省先生,歷時數載,不辭辛勞,多方搜集、整理,編纂了這部《千山無量觀志》。此志,分別為概述、建築、宗派、戒律、觀規、活動、人物、道樂、區聯、碑刻、景觀、遊記、詩詞、人事記和附錄等十五篇。內容廣博翔實,構思嚴謹,排列有序,非細心留意者所不能完成。此志既填補了無量觀史無志書的空白,又開創了千山道觀從事修志的先例。稿成,饋我首閱、並囑為序。余不能文,謹贅數言于簡端。
 
二00三年六月二日
 
注:閔智亭  原全國政協常委、中國道教協會會長、『世宗和』主席、中國道教學院院長、中國道教文化研究所所長、《道教人辭典》主編。
 
序二
 
盧國龍
 
    《漢書.藝文志》敘述諸子百家的學術淵源,以為儒道諸家學說,都濫觴于三代時的王官之學。因為王官各司其職,如司徒之官推行教化,史官總結成敗,理官辨析案情等等。不同的職責培養出不同的專長,所以由各類王官之學演變出的諸子百家學說,就表現出不同的思想宗旨和學術風格。關於道家,《漢書.藝文志》的說法是,『道家者流,蓋出於史官,曆記成敗存亡禍福古今之道,然後知秉要執本,清虛以自守,卑弱以自持』。這個說法,大抵符合歷史事實,現代學者基本上是接受的。正因為出於史官,所以道家特別具有一種歷史的理性精神,通過總結歷史上的得失成敗,納繹出歷史的規律。掌握規律以應對現實的變化,做出合理決策,即所謂『秉要執本』。在歷史的理性精神面前,在歷史規律面前,個人是渺小的,個人意志和能力都是微不足道的,所以道家『清虛以自守,卑弱以自持』,不讓個人的意志膨脹起來,而是讓它消融在自然大化和歷史的理性精神之中。這是道家的精神傳統,也是道教所繼承的文化慧命。
    千山無量觀組織編修《千山無量觀志》,載述無量觀道教的歷史源流以及在現當代的變遷,以陳一代之宜,主觀上繼承傳統的意願是顯而易見的。再從這部志書的編修體例和載述方式來看,說千山無量觀道教善於繼承傳統,大概也不為過。
 
《千山無量觀志》將道教方方面面的事相,分為十五大門類,如宗派、戒律、道樂等等,以類相從,結構有層次,也很清晰,同時又反映出千山無量觀道教從源流到現狀的整體面貌,所以在體例上,既遵循一般方志的通行規範,也根據無量觀道教自身的內容,有所調整。這樣的體例安排,說明這部志書是以無量觀道教的歷史變遷為核心的,凸現出無量觀道教的主體性。
    在敘事方式上,《千山無量觀志》的最大特點是平實無華,實事求是,無所避諱,毋須為尊者隱,也不做誇飾。研究道教的學者大都知道,從明清兩朝到現當代,千山無量觀對於道教在東北地區的傳播和發展,發揮過及其重要的作用,千山無量觀所傳承的全真道對於清正宗門風習有示範意義,對於全真道以其深厚的教義含蘊提升東北地區薩滿,信仰的文化品格有歷史貢獻。這些都是無量觀道教的成就,而《千山無量觀志》對於自身成就的敘述,平實而且低調。這是一種文化態度,符合道家清虛、卑弱的傳統精神。
對於發生在無量觀的各類道教事相,敘述具體而微,是這部志書的又一個特點。例如其中的《活動篇》,對於無量觀內的宗教活動和道友們的日常生活,都有十分詳盡而且鮮活的記載。這說明《千山無量觀志》從真實的道教生活中體現出來,不足簡單的紙上功夫。
    作為一部志書,在碑石往往殘缺、文獻多所散伕的狀況下,有些遺漏或許是難免的。但不管怎麼說,無量觀一代又一代的道教信徒,在清苦甚至艱難困頓中創造自己的歷史,就有必要以文字的形式將創造過程記載下來。今人終究要成為古人的,今人創造的殿堂樓舍,也終究要成為古人之『陳跡』,當後人面對這些『陳跡』時,能夠通過《千山無量觀志》瞭解『其所以跡』,則他們在精神上達到古今同流的境界,不就可以期待了麼?
    
二00八年二月十一日
 
注:盧國龍  系中國社會科學院道家與道教文化中心主任、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序三
 
趙忠太
 
    『東北明珠』千山,鐘靈毓秀。位於鞍山市東南部,屬長白山支脈,有『千峰』、『峰海』之譽。一九八二年列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融為一體,著名風景名勝達三百餘處。奇峰、岩松、古刹、梨花形成四大景觀系統,古洞名泉、奇石摩崖等,乃至春夏秋冬四季奇異的變化,著實令人陶醉。在美麗的千山中,佛、道同居一山,和睦相處,歷史悠久。千山在東漢時期就有早期道民的足跡,元、明時期全真道教徒曾傳入千山活動。只因歷史變遷,道跡失傳。
    無量觀亦稱老觀,名符其實。它是道教於清代傳入千山的鼻祖。位居千山北部景區,昔人刻石謂之『洞天』。  說是洞天勝境實不為過,風景名勝多達五十餘處,道教的傳承文化底蘊極其深厚。清代道教南泉庵刻經處的印經木制經版,在一九六六年『十年動亂』開始之前:還有相當一部分完好無損的保留在無量觀。由無量觀派生的宮觀和直屬下院多達二十餘座。無量觀的住持特別是許信有大師及其住持無量觀的徒弟們,重視道教傳承文化的挖掘和整理,保護文物,維修古觀,創建宏偉的東閣和精美的藏真塔,是千山碑塔最多的宮觀。無量觀在歷史上是千山道觀之首,昔年道人詩雲『紀開先』。在今天,已成為全國首批重點宮觀之一。在「十年動亂」後是千山第一所恢復宗教活動的道觀,是遼寧省道教界首建道教樂團的宮觀,也是在老觀住持和道眾們的積極支援下,協助有關部門首拍內部資料片《千山法會》,首拍宗教電視片《千山出家人》。道長們重視保護文物和對道教傳承文化的挖掘整理。《千山無量觀》一書,是千山寺觀出版的首部專著,《千華道教》也是在老觀大力支持下完成的首部道教專集。這部無量觀志書的出版,更是為千山寺觀撰寫志書開創了先例。它可以讓人們更多地瞭解千山道教歷史與千山深厚的文化內涵,是件好事,意義限大。
    歷史在發展,社會在進步。讓我們發揚愛國愛教的優良傳統,弘揚寶貴的傳承文化,為共建和諧文明的千山,更好地建設和諧社會敝出更大貢獻。
 
    二00九年二月二十一日
 
    注:趙忠太  鞍山市千山風景名勝區管理委員會主任、千山文化研究會會長。
如果您對本書籍有什麼問題或經驗,請在此撰寫您的意見咨詢!
您的姓名:


您的評論: 注意: 評論內容不支持HTML代碼!

顧客評分: 差評            好評

請在下框輸入驗證號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