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ice: Undefined index: HTTP_ACCEPT_LANGUAGE in /home/hk2/public_html/catalog/controller/common/header.php on line 6 周易與懷德海之間

出版社

 

周易與懷德海之間

周易與懷德海之間
書名: 周易與懷德海之間
作者 唐力權
語言 繁體中文
國際書號: 7-5610-1103-2
地區 台灣
年份 1989
出版社: 黎明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平均評分: 暫沒評分

目錄
 
自序
 
第一章  周易與懷德海之間:場有哲學的心法
 
一、周易和懷德海的對比研究:場有一觀念的基本含義                 一
二、場內觀與場外觀:哲學家的形上姿態                             八
三、宜其宜:場有哲學的心觀                                        一八
四、「太極」、「兩儀」、「四象」與「八卦」的泰古原義                   二二
五、儀體的分析:形、光、力三態的混儀與兩儀之縱貫義和橫通義        二五
六、儀體的分析:宇宙論和心性論的內在關聯                          三一
七、天地絪縕與「太極圖」:場有哲學的心法                           三八
 
第二章  異隔、同獨與同融:意識心與曼陀羅智
 
一、法與心(可分與不可分):意識心的三大傾向                       四七
二、道心與繭心:曼陀羅智的方圓作用                                五三
三、外自由與內必然:生命權能與意義世界                            六0
四、真理追求的正根:文化心靈、哲學傳統與曼陀丹道                  六六
五、丹道脈絡與精神格局:人道的太極靈府                            七八
六、哲學思想的直貫、旁貫、與旁通:精神生命的落實與乘虛            八四
 
第三章  問題心與理性:仁材交涉與公道原理
 
一、理想、理念、與理智:問題心與理性道術                          九三
二、鏡子作用與理性統覺:問題心的自覺與公道原理的開顯              九八
三、公道法輪與自克結構:仁性、材性的命構符                     一0三
四、本體之仁在人性裏的落實:先天之仁與良心                     一0九
 
第四章  仁性闊懷與匠心匠識
 
一、感識、知識、和覺識:知性緣起與加工觀念                      一一五
二、混沌與秩序:工藝創製的思想模式與希臘哲學                    一二0
三、工藝匠意識的理性架構:邏輯秩序與簡別個體性                  一二七
四、生生之流與有有之邦:仁性關懷與匠心匠識                      一三七
五、有執與無執:著匠人相與著仁者監護人相                        一四二
六、上帝與撒旦:陀斯托夫斯基筆下的大裁判司----深淵型的意識心態   一五二
七、阿波羅與戴安尼索斯:知性與非知性抗衡所決定的理性權力結構    一六二
 
第五章  根身與道身:行溝理論與超切現象學
 
一、根身與道身:超切循環與太極內軌的兩極異化                    一七一
二、理性、意識與語言:靈明之行的意境、義蘊與行溝                一七八
三、緣感生識、識念相續:行溝理論在知識論和價值論中之一貫        一八八
四、純粹的感覺緜延:感知的時空與數理的時空                      一九三
五、原始混沌與原始綜合:超切向朗主體的行溝歷程----
兼論盤古神話的哲學意義                                     一九五
六、無間意識與有間意識:它即我與自別我                         二0四
七、道生一:原始混沌與核心現象--超切現象學藉場有辯證法的建立    二0八
 
第六章  貞三前後:座標身與核心語言
 
一、道生一、一生二:潛明無外與潛明有斷----
根身的呈現與潛明意識的由未明而漸朗                         二二九
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根身的十字撐開和人類的核心語言            二三五
三、同塵根身與深植根身:根身一體五相所蘊成的同塵相格
與核心語言發展的經緯----兼論「道」/「道體」一詞的泰古原義   二四四
四、心體性體、皇極大中:心法開合與貞主觀念                      二六一
 
第七章  始德、元德與姿態形上學
 
一、始德之如與元德之姿:常道的超切二門                          二七七
二、絕對無為與相對無為:行有玄別與玄藏歸結                      二八四
三、始德語言與元德語言:如機雙入在宗教、哲學思想中的著相開顯
    ----玄別四疇的義理結構                                      二九一
四、曼陀超覺與心玄愛慧:生命的極限、境界與生命的哲學          三0七
五、大人之事與大人之學:奠基於曼陀之根的勝義境界形上學        三二一
 
第八章  理性道術、契印型態與文明格局
 
一、羅高與瑜珈:控制性智慧在西方和印度
兩大精神文明所鎔鍛的理性道術                             三三七
二、正愛羅、反愛羅、與超愛羅:印度精神文明
在心識發展上的辯證歷程                                   三五二
三、本體之仁、本能仁性、道德化仁:
踐仁的三層次與仁性生命的內在矛盾                         三六六
四、本源仁性與道德化仁:仁學的架構與脈絡                     三八八
五、和光同塵與誠承契印:文明格局與人道學的建立----
場有哲學的歸結                                           四0二
自序
 
    此書卷首所題四句中所包含的意思在我的腦海中已經盤旋了十多年了。經過了十多年的苦思與探索,我的思想總算是逐漸成熟了;也總算在不斷的嘗試下找到適合它的哲學語言了。我知道,對一部份讀者來說,這本書實在有太多的創新詞語,而全書的表達方式也過於迂迴曲折。但作者這樣做實在有不得已的苦衷。這本書的思想內容相當繁複,「迂迴曲折」乃是作者的一種經濟手段。至於用詞的創新,則顯然與其獨特的思想進路有關。任何思想進路或思維方式在其根源處都是一種「形上姿態」的表現。這是貫串全書的中心觀念。對我們來說,離開了人的形上姿態,也就沒有存有的開顯可言。因為所謂「存有」正是相對於形上姿態的「場有」----《周易》傳統中的「天地之道」。不過,「形上」與「形下」是牢不可分的。這種扣緊形上形下、道形器一體相連的思想正是泰古哲學的原意。在文明後世的哲學傳統裏,這種泰古人素撲的思維方式早就被湮沒了、遺忘了。傳統哲學語言又怎能適當地表達這泰古哲學的原意呢?
 
這本書題名為「周易與懷德海之間」,因為我們所謂的「泰古哲學原意」正是通過對《周易》與懷德海哲學的反省而得來的。雖然它開始以「周易與懷德海的對此研究」為引子,但嚴格說來卻不能算是一本比較哲學的著作,當然更不是關於《周易》或懷德海哲學的專著。如本書的副題所示,這本書乃是一本有關「場有哲學」的論著----或可說是一本以場有哲學的觀點來寫的哲學序論。
 
不過,這本書雖然不能嚴格地以比較哲學為名,它的內容卻充滿著比較哲學之實。此乃因為場有哲學的思想本來就是從比較哲學的路子走出來的;而事實上,為比較哲學本身建立理論的基礎也正是作者用心的所在。「形上姿態」乃是比較哲學得以成立的基本觀念。場有哲學理論體系中有關意識心態和契印型態的分析正是環繞著這個中心觀念明顯地為比較哲學、比較文化的要求而建構的。所以,把這本書視為一部比較哲學的著作也並不是完全說不過去的了。
 
在以解構主義、離中心主義為能事的所謂「後現代主義」思潮的世界裏,這本書的思想進路----就其為「奠基主義」(foundationalism)一型態而言----無疑有開倒車之嫌。但合乎潮流的思想就一定代表真理嗎?從場有哲學的觀點來看,建構解構、向心離心均是哲學心靈、文化心靈不可分的兩面。後現代主義的思想家所代表的決不是真理,只是一偏之見而已。人是不能離開他的根身而存在的;一切思想都是人類依身起念、依念作繭的產物。最後分析起來,人的根身才是一切建構主義、中心主義的根源----也同時是任何解構主義、離中心主義的存有轉軸。作為奠基主義思想的一種型態而言,場有哲學所代表的乃是思想本身根源性相的自覺----形上姿態的自覺。解構主義、離中心主義的思想家何嘗沒有它們的形上姿態?他們的解構思想其實是本於其形上姿態的一種建構活動,而他們所謂的「離中心主義」本身卻正是一種中心主義:一種以其形上姿態為中心的----以有礙求無礙的----曼陀行徑。明乎此,則這種新潮思想的本質不仍是明顯地落在傳統的窠臼之中嗎?
 
  這本書曾在《哲學與文化》上分期登載過。我很感謝《哲學與文化》的編輯先生給我這麼多寶貴的篇幅。此外好友傅佩榮教授對拙作自始至終所給予的鼓勵與關懷,實在是這本書得以早日完成的一重要因素。當然,我更感激內子玉後對此書所作的貢獻。除了擔當絕大部份的家務,讓我可以有充份的時間從事寫作外,她還單獨負責全書近三十萬字的打稿與校對。沒有她的幫忙,這本書實在不知要拖到什麼時候才能和讀者見面了。
如果您對本書籍有什麼問題或經驗,請在此撰寫您的意見咨詢!
您的姓名:


您的評論: 注意: 評論內容不支持HTML代碼!

顧客評分: 差評            好評

請在下框輸入驗證號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