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ice: Undefined index: HTTP_ACCEPT_LANGUAGE in /home/hk2/public_html/catalog/controller/common/header.php on line 6 周易八卦圖解

出版社

 

周易八卦圖解

周易八卦圖解
書名: 周易八卦圖解
作者 施維
語言 简体中文
國際書號: 7806594132
地區 成都
年份 2003
出版社: 巴蜀書局
平均評分: 暫沒評分

序(1)
編纂說明(4)
宋•劉牧《易數鉤隱圖》  (1)
  (一)太極圖 (1)
  (二)太極生兩儀圖 (1)
  (三)天五圖 (2)
  (四)天地之數十有五圖 (2)
  (五)天一下生地六圖 (3)
  (六)地二上生天七圖 (3)
  (七)天三左生地八圖 (3)
  (八)地四右生天九圖 (4)
  (九)兩儀生四象圖 (4 )
  (十)四象生八卦圖(5)
  (十一)二儀得十成變化圖 (6)
  (十二)天數圖 (6)
  (十三)地數圖 (7)
  (十四)天地之數圖 (7)
  (十五)大衍之數圖 (8)
  (十六)其用四十有九圖 (8)
  (十七)少陽圖  (10)
  (十八)少陰圖  (10)
  (十九)老陽圖  (10)
  (二十)老陰圖  (10)
  (二十一)七八九六合數圖  (11)
  (2-十二)乾畫三位圖  (11)
  (二十三)坤畫三位圖  (11)
  (二十四)陽中陰圖  (12)
  (二十五)陰中陽圖 (12)
  (二十六)乾獨陽圖 (13)
  (二十七)坤獨陰圖 (13)
  (二十八)離為火圖 (14)
  (二十九)坎為水圖 (14)
  (三十)震為木圖  (14)
  (三十一)兌為金圖 (14)
  (三十二)天五合地十為土圖 (14)
  (三十三)人稟五行圖 (15)
  (三十四)乾坤生六子圖 (15)
  (三十五)乾下交坤圖 (15)
  (三十六)坤上交乾圖 (16)
  (三十七)震為長男圖 (16)
  (三十八)巽為長女圖 (17)
  (三十九)坎為中男圖 (17)
  (四十)離為中女圖 (18)
  (四十一)艮為少男圖 (18)
  (四十二)兌為少女圖 (19)
  (四十三)坎生複卦圖 (19)
  (四十四)離生姤卦圖 (20)
  (四十五)河圖 (21)
  (四十六)河圖天地數 (21)
  (四十七)河圖四象 (21)
  (四十八)河圖八卦  (22)
  (四十九)洛書五行生數 (22)
  (五十)洛書五行成數 (22)
  (五十一)十日生五行並相生圖 (23)
宋•劉牧《易數鉤隱圖遺論九事》  (26)
 (一)太皞氏授龍馬負圖 (26)
  (二)重六十四卦推蕩訣圖 (27)
  (三)太衍之數五十圖 (28)
 (四)八卦變六十四卦圖 (29)
  (五)辨陰陽卦圖 (30)
  (六)複見天地之心圖 (30)
  (七)卦終未濟圖 (31)
  (八)蓍數揲法圖 (32)
  (九)陰陽律呂圖 (32)
宋•佚名輯《周易圖》  (34)
  (一)太極圖 (34)
  (二)周氏太極圖 (34)
  (三)鄭氏太極貫一圖 (35)
  (四)河圖之數圖 (36)
  (五)洛書數圖 (37)
  (六)天地自然十五數圖 (37)
  (七)日月為易圖 (38)
  (八)六位三極圖 (38)
  (九)先後中天總圖 (40)
  (十)先天數圖 (41
  (十一)先天象圖 (42)
  (十二)六十四卦陰陽倍乘之圖 (43)
  (十三)乾坤六子圖 (44)
  (十四)渾天六位圖 (44)
  (十五)六十四卦生自兩儀圖 (45)
  (十六)先甲後甲圖 (45)
  (十七)八卦納甲圖 (46)
  (十八)八卦本象之圖 (47)
  (十九)乾坤交成六十四卦圖 (48)
  (二十)八卦生六十四卦圖 (49)
  (二十一)李氏六卦生六十四卦圖 (50
  (二十二)八卦推六十四卦圖 (51)
(二十三)帝出震圖 (53)
(二十四)卦配方圖 (53)
(二十五)乾坤不居四正位圖 (54)
(二十六)坎離天地之中圖 (55)
(二十七)六十四卦大象圖 (56)
(二十八)乾坤易簡之圖 (58)
(二十九)屯象圖 (59)
(三十)蒙養正圖 (60)
(三十一)需須圖 (60)
(三十二)訟象圖 (61)
(三十三)師比禦眾之圖 (61)
(三十四)大小畜吉凶圖 (62)
(三十五)履虎尾圖 (63)
(三十六)否泰往來圖 (63)
(三十七)同人圖 (64)
(三十八)大有守位圖 (65)
(三十九)謙象圖 (65)
(四十)豫象圖 (65)
(四十一)隨系失圖 (66)
(四十二)蠱象圖 (66)
(四十三)臨象圖 (67)
(四十四)觀觀國光圖 (67)
(四十五)噬嗑身口象圖 (68)
(四十六)賁天文圖 (68)
(四十七)剝為陽氣圖 (69)
(四十八)複七日圖 (69)
(四十九)無妄本中孚圖 (70)
(五十)頤靈龜圖 (70)
(五十一)大過棟隆橈圖 (71)
(五十二)習坎行險圖 (72)
f五十三)離繼明圖 (72)
f五十四)鹹朋從圖 (73)
(五十五)恒久圖 (73)
(五十六)遁象圖 (74)
(五十七)大壯羊藩圖 (75)
(五十八)晉康侯之象 (75)
(五十九)明夷箕予圖 (76)
(六十)家人象圖 (76)
(六十一)睽卦象圖 (77)
(六十二)蹇往來圖 (77)
(六十三)解出坎險圖 (78)
(六十四)損益用中圖 (79)
(六十五)央決之圖 (79)
(六十六)姤遇圖 (80)
(六十七)萃聚圖 (80)
(六十八)升階圖 (81)
(六十九)困蒺藜葛藟株木圖 (81)
(七十)井鼎水火二用之圖 (82)
(七十一)革爐韝鼓鑄圖 (82)
(七十二)震動心跡圖 (83)
(七十三)艮背象圖 (84)
(七十四)鴻漸南北圖 (85)
(七十五)歸妹君娣袂圖 (85)
(七十六)豐日見鬥圖 (86)
(七十七)旅次舍圖 (87)
(七十八)巽床下圖 (88)
(七十九 兌象圖 (88)
(八十)渙躬圖 (89)
(八十一)節氣圖 (90)
(八十二)中孚小過卵翼生成圖 (90)
八十三)既濟未濟合律之圖 (91)
  (八十四)方以類聚圖 (92)
  (八十五)物以群分圖 (92)
  (八十六)參天兩地圖 (93)
  (八十七)乾坤合律圖 (94)
  (八十八)卦分律呂圖 (94)
  (八十九)四象八卦圖 (95)
  (九十)乾坤大父母圖 (96)
  (九十一)複姤小父母圖 (97)
  (九十二)三變大成圖 (98)
  (九十三)八卦司化圖 (99)
  (九十四)五位相得各有合圖 (99)
  (九十五)十有八變成卦圖 (100)
  (九十六)十三卦取象圖 (100)
  (九十七)陳氏三陳九卦圖 (101)
  (九十八)序卦圖 (102)
  (九十九)雜卦圖 (103)
  (一0 0)大衍數圖 (104)
  (一0一)揲蓍法圖 (105)
  (一0二)邵氏皇極經世之圖 (106)
  (一0三)太玄准易圖 (107)
  (一0四)關子明擬玄洞極經圖 (108)
  (一0五)皇極經世全數圖 (109)
  (一0六)皇極經世先天數圖 (112)
宋.朱震《漢上易傳•卦圖》  (113)
  (一)河圖 (113)
  (二)洛書 (114)
  (三)伏羲八卦圖 (114)
  (四)文王八卦圖 (115)
  (五)太極圖 (116)
  (六)變卦反對圖 (117
  (七)六十四卦相生圖 (122)
(八)太玄准易圖 (126)
(九)乾坤交錯成六十四卦圖 (128)
(十)律呂起於冬至之氣圖 (129)
(十一)陽律陰呂合聲圖  (130)
(十二)十二律相生圖(又名十二律十二月消息卦)  (131)
(十三)六十律相生圖 (132)
(十四)十二律通五行八正之氣圖 (133)
(十五)天文圖 (135)
(十六)天道以節氣相交圖 (136)
(十七)鬥建乾坤終始圖 (137)
(十八)日行十二位圖 (137)
(十九)日行二十八舍圖 (138)
(二十)北辰左行圖 (139)
(二十一)乾坤六位圖 (140)
(二十二)震坎艮六位圖 (140)
(二十三)巽離兌六位圖 (140)
(二十四)消息卦圖 (141)
(二十五)納甲圖 (141)
(二十六)天壬地癸會於北方圖 (142)
(二十七)乾甲圖 (143)
(二十八)震庚圖 (144)
(二十九)天之運行圖 (144)
(三十)月之盈虛圖 (144)
(三十一)日之出入圖 (145)
(三十二)虞氏易圖 (146)
(三十三)乾六爻圖 (146)
(三十四)坤初六圖 (147)
(三十五)坤上六天地玄黃圖 (148)
(三十六)乾用九坤用六圖 (149)
(三十七)坎離天地之中圖 (150)
(三十八)臨八月有凶圖 (150)
  (三十九)複七日來複圖 (151)
  (四十)爻數圖 (152)
  (四十一)卦數圖 (153)
  (四十二)五行數圖 (154)
  (四十三)十日數圖 (154)
  (四十四)十二辰數圖 (155)
宋•林栗《周易經傳集解》(156)
  (一)河圖洛書九疇八卦大衍總會圖 (156)
  (_7-)六十四卦立成圖 (156)
宋•朱熹《周易本義》(159)
  (一)河圖 (159)
  (二)洛書 (159)
  (三)伏羲八卦次序 (160)
  (四)伏羲八卦方位  (160)
  (五)伏羲六十四卦次序 (160)
  (六)伏羲六十四卦方位 (162)
  (七)文王八卦次序 (163)
  (八)文王八卦方位 (163)
  (九)卦變圖 (164)
宋•朱熹《易學啟蒙》 (169)
  (一)河圖 (169)
  (二)洛書 (169)
  (三)太極圖 (173)
  (四)兩儀圖 (173)
(五)四象圖  (173)
  (六)八卦圖 (174)
  (七)八卦之上各生一奇一偶圖 (175)
  (八)四畫之上各生一奇一偶圖 (175)
  (九)五畫之上各生一奇一偶圖 (176)
  (十)伏羲八卦圖 (177)
  (十一)伏羲六十四卦圖 (177)
  (十二)文王八卦圖 (180)
宋•王湜《易學》 (181)
  (一)無名圖 (181)
  (二)六卦變八卦圖 (182)
  (三)三十六卦變六十四卦圖 (183)
  (四)先天圖 (184)
  (五)八卦數圖 (185)
 (六)河圖數圖 (185)
  (七)伏羲八卦圖 (186)
  (八)文王八卦圖 (187)
宋•林至《易裨傳》(188)
  (一)易有太極圖 (188)
  (二)太級生兩儀圖 (188)
  (三)兩儀生四象圖 (188)
  (四)四象生八卦圖 (189)
  (五)八卦重而為六十四卦圖 (190)
  (六)伏羲氏先天八卦圖 (191)
  (七)文王後天八卦圖 (192)
宋•稅與權《易學啟蒙小傳》(193)
  (一)河圖 (193)
  (二)洛書 (193)
  (三)上古初經八卦圖 (194)
  (四)中古演經八卦圖 (194)
  (五)先天圖 (195)
  (六)乾坤大父母圖 (196)
  (七)乾坤交索圖 (196)
  (八)後天反對八卦實六卦圖 (196)
  (九)後天周易序卦圖 (197)
  (十)奇偶圖 (199)
  (十一)生成圖 (199)
  (十二)上下篇互變造物生物卦圖 (200)
  (十三)九為究數圖 (201)
宋•胡方平《易學啟蒙通釋》(202)
  (一)伏羲則河圖以作易圖 (202)
  (二)大禹則洛書以作範圖 (202)
  (三)先天八卦合洛書數圖 (203)
  (四)後天八卦合河圖數圖 (203)
  (五)伏羲六十四卦節氣圖 (204)
  (六)伏羲六十四卦方圖 (205)
  (七)邵子天地四象圖 (205)
宋•丁易東《大衍索隱》(207)
  (一)大衍之數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圖 (207)
  (二)大衍合數生四象圖 (208)
  (三)大衍合數得乘數圖 (210)
  (四)大衍乘數生爻複得合數之圖 (210)
  (五)大衍乘數生四象圖 (212)
  (六)大衍合數得乘數生四象圖 (213)
  (七)大衍掛一生二篇策數圖 (215)
  (八)大衍用數得策本體數圖 (216)
  (九)大衍參天兩地得老陰老陽互變圖 (217)
  (十)大衍生成合卦數圖 (217)
  (十一)大衍合數之圖 (218)
  (十二)大衍生乘數平方圖 (219)
  (十三)大衍生乘數圭方圖 (219)
  (十四)大衍乘數開方總圖 (220)
  (十五)大衍廉隅周數總圖 (220)
  (十六)大衍乘數四方各得合數之圖 (221)
  (十七)大衍天一生地二圖 (222)
  (十八)大衍地二生天三圖 (222)
  (十九)大衍天三生地四圖 (223)
  (二十)大衍地四生天五圖 (223)
  (二十一)大衍天五生地六圖 (224)
  (二十二)大衍地六生天七圖 (224)
  (二十三)大衍天七生地八圖 (225)
  f二十四)大衍地八生天九圖 (225)
  (二十五)大衍天九生地十圖 (226)
  f二十六)大衍生老陽奇數圖 (226)
  f二十七)大衍生少陰奇數圖 (227)
  f二十八)大衍生少陽奇數圖 (227)
  (二十九)大衍生老陰奇數策數圖 (228)
  (三十)大衍生少陽策數圖 (228)
  (三十一)大衍生少陰策數圖 (229)
  (三十二)大衍生老陽策數圖 (229)
  (三十三)大衍虛中得四象奇數圖 (230)
  (三十四)大衍虛中得四象策數圖 (230)
  (三十五)大衍一百八十一數得三百八十五數圖 (231)
  (三十六)大衍生章數圖 (231)
  (三十七)河圖五十五數衍成五十位圖 (232)
  (三十八)洛書四十五數衍四十九用圖 (233)
  (-Z十九)洛書四十五數衍四十九位圖 (234)
  (四十)洛書四十九位得大衍五十數圖 (234)
宋•朱元界《三易備遺》(237)
  (一)河圖 (237)
  (二)洛書 (237)
  (三)河圖交九數之圖 (238)
  (四)洛書聯十數之圖 (239)
  (五)伏羲則河圖之數定卦位圖 (239)
  (六)伏羲則洛書之數定卦位圖 (240)
  (七)河圖交八卦之圖 (241)
  (八)洛書交八卦之圖 (241)
  (九)河圖序乾父坤母六子之圖( (242)
  十)洛書序乾父坤母六子之圖 (243)
  十一)伏羲始畫六十四卦之圖 (244)

     宋人治《易》,著作豐富,尤注意“圖”“書”的發揮和運用。
    所謂“圖”、“書”,主要指“河圖”與“洛書”,是宋人附會並發揮前入注《易》之圖而來。這些《易》圖又被後人互相附會發明,愈演愈繁,自宋至清,綿延七八百年之久,  《易》圖據說達到數千種之多,形成宋、元、明、清四代人講《易》的一支新學派,被稱之謂“圖”、“書”之學。
    先秦確有“河圖”之說,如《尚書•顧命篇》:“大玉、夷玉、天球、河圖在東序”,孔子在《論語》中也歎“鳳鳥不至,河不出圖”。但這“河圖”到底是什麼樣子?當時卻無人談及。《繫辭》雖說聖人作《易》則之“河圖”、“洛書”,《管子》一書亦有提及,但歷來講《易》者,由西漢的施、孟、梁丘、京房、費直,到東漢的馬融、苟爽、鄭玄、虞翻、陸績,及至魏晉時的王肅、王弼、姚信、王廙、張璠、幹寶等,皆無人講解“河圖”、“洛書”是何種形狀,唐人陸德明、孔穎達、李鼎祚等,在注《周易》時對“河圖”、“洛書”也沒有具體言及。
    漢人如劉歆、孔安國、揚雄、班固等,雖曾談及,亦是一言帶過,且說法往往各有不同。另外,《禮記》、《淮南子》、《易緯•乾鑿度》、《論衡》、《白虎通義》等書中提到“河圖”、  “洛書”,亦是泛泛之言。只有鄭玄注《繫辭》,稱“河圖’’有九篇,“洛書”有六篇(“九’’與“六”相加為十五,倒合於“洛書”之特點),若依鄭注,則“河圖”、“洛書’’的內容,當有文字撰述,恐非僅為《易》圖,何況鄭玄此說,恐本於緯書,緯書晚出,不可為據。
    於是,自宋至今,學人多持兩種觀點:
  一、以為宋人之前,未見其圖,《易》圖之興,蓋肇始于北宋初年的華山道士陳摶,他通過對《易》理的歸納推衍,製成“河圖”、“洛書一、“先天圖”、“無極圖”等《易》圖,以發揮《周易》的象數之學,這些《易》 圖以《周易》之“卦爻反復研求,無不符合”,且其陰陽奇偶也“一一與《易》相應”(《四庫全書總目》),其圖後經劉牧、邵雍、周敦頤、朱震、朱熹等人的推演、傳播和肯定,元明清三代學者的共同繁衍發揮,終於形成
了《易》學史上不可忽視的“圖‘書”之學。
    二、以為宋人之圖,雖始于陳摶,但其圖乃宋人發揮《繫辭》及揚雄《太玄》中的《玄圖》和《大戴禮記》的《明堂》及《易緯•乾鑿度》之鄭玄注文等等而來,這些《易》圖雖于《易》有補,但絕非宋人發明。
    今人李申先生在作了扎實的考證之後,更指出:“陳摶刻無極圖于華山石壁事,令人疑問千重”,基本否定了此說,他認為是“道士們一步一步地把太極圖改成了丹圖和無極圖”(《太極圖淵源辨》,載《周易研究》1991年第1期)。
    筆者以為:《易》圖的興起,特別是“河圖”、“洛書”等圖,絕不是宋人自造,除了上面考證的資料外,還有至今尚未引起學人重視的兩點:
    (一)隋唐之前,早已有以《易》圖解《易》之著。考《隋書•經籍志》之《易》類書目中,有“周易繫辭義疏二卷”下注:“蕭子政撰。梁有周易乾坤三象、周易新圖各一卷,又周易玄普圖八卷,薛景和撰。”
    可證以易圖解《易》,梁已有之。
    在緯書類中,亦載有“河圖二十卷”,下注“梁‘河圖’、‘洛書’二十四卷,目錄一卷”。另有“河圖龍文一卷”。
    《乾鑿度》曰:“故太一取其數,以行九宮,四正四維,皆合於十五。”鄭玄於此有一段很長的注文,對九宮作了詳細注釋。清人胡渭按八卦方位,參照鄭玄注文,在其《易圖明辨》卷二中列圖揭示了宋人“洛書”之“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為肩,六八為足”乃襲《乾鑿度》這段文字中,鄭玄注“九宮”而得。故先儒以此作為一條很重要的證據,證明了“洛書”乃宋人襲《乾鑿度》鄭玄之注而造出。
    然而,《隋書•經籍志》的“五行術數類”中,已載有“九宮圖一卷”、 “九宮變圖一卷”、“九官八卦式蟠龍圖一卷”,此“九宮圖”、“九宮變圖”及“九官八卦式蟠龍圖”等,是否即表現《乾鑿度》鄭注八卦下行“九宮”的易圖?宋人是否因為看了這些《易》圖,而造出“河圖”、“洛書”?
    (二)如果於此仍有疑問,作為鐵證的是:考《舊唐書•禮儀志•禮儀》:“天寶三年,有術士蘇嘉慶上言,請於京東朝日壇東置九宮貴神壇東面曰招搖,正東日軒轅,東北日太陰,正南日天一,中央曰天符,正北日太一,西南曰攝提,正西曰成池,西北日青龍,五為中,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為上,六八為下”此一段文字記載,足以作宋人“洛書”乃襲前人九宮說而出之鐵證。亦l977年春,在阜陽縣雙古堆西漢汝陰侯墓出土的,“太乙九宮占盤”,在唐時仍有傳授的鐵證。因此,據上所考,宋人“圖”“書”之說,絕非宋人自造,唐時於九宮已有“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為上,六八為下”之說,“洛書”乃襲前人“九宮”說而出,此點已無半點疑義,故以易圖解《易》,由來久矣!隋唐之前,早已有之。至於這些《易》圖是何時因何故被逐出解《易》之書的,恐怕要從研究文人相輕史入手,估計是一派得勢而另一派失勢的結果。
    《易》圖的學術價值,在於它以圖譜的形式去說明和探索《周易》的深奧含義,對於推動後世象術、義理、丹道、中醫、堪輿、占筮等等方面的研究,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月易八卦圖解》洋洋數十萬言,收圖近千幅,使讀者存一書而可見《易》圖發生及發展之大概。故此書的付梓,使我備感欣慰,僅贅語如上以記之。
                                 劉大鈞
                               壬申年辰月
                               於運乾書齋
 

如果您對本書籍有什麼問題或經驗,請在此撰寫您的意見咨詢!
您的姓名:


您的評論: 注意: 評論內容不支持HTML代碼!

顧客評分: 差評            好評

請在下框輸入驗證號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