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ice: Undefined index: HTTP_ACCEPT_LANGUAGE in /home/hk2/public_html/catalog/controller/common/header.php on line 6 隱喻世界的來訪者

出版社

 

隱喻世界的來訪者

隱喻世界的來訪者
書名: 隱喻世界的來訪者
作者 呂微
語言 简体中文
國際書號: 7507711064
地區
年份 河南
出版社: 學苑出版社
平均評分: 暫沒評分

整合——《三足烏文叢》總序 劉錫誠
    上篇財神譜
緒論:財神的起源                       (3)
第一章 文財神                           (11)
  一、無心未必勝有心——比干           (12)
  二、中國式的經營智慧——範蠡         (16)
第二章 武財神                           (22)
  一、外來的財神更靈驗——趙公明       (22)
  二、東方職業倫理的化身——關羽       (53)
第三章 偏財神                          (69)
  一、從行祀到財神——五路神           (69)
  二、五顯、五通與五聖                 (86)
  三、從火神到財神——華光大帝        (107)
  四、從水神到財神——金元總管        (110)
  五、兒童:神性的存在——利市仙官與招財童子       (114)
  六、超越交往的極限——萬回和合                   (121)
第四章 准財神                                       (128)
  一、家財之主——灶王爺                            (128)
    附:現代採錄的灶神故事四則(灶爺的來歷、
    灶神的故事、灶君、祀灶與送神)                    (139)
  二、撒錢之謎一一劉海蟾                             (145)
三、一見生財——無常鬼                               (154)
  附:鬼帽的故事                                     (163)
第五章財神在民間神系中的位置                         (167)
三、一見生財——無常鬼                               (154)
  附:鬼帽的故事                                     (163)
第五章財神在民間神系中的位置                         (167)
    下篇財神道
    第六章乞丐財神                                   (181)
    一、新年財神敲門                                 (181)
    二、春官:賤民可為神                             (192)
    三、“乞丐財神”的神話解讀                        (208)
    第七章活財神                                     (216)
    一、鬥富者石崇                                   (216)
    二、“豐亨豫大”說蔡京                            (219)
    三、富可敵國的沈萬三                             (220)
    四、抱著銀碗討飯的嚴嵩                           (228)
    五、阿財神                                       (230)
    六、赤腳財神虞洽卿                               (231)
    第八章借陰債:人與神之間的互助                   (236)
    第九章新年求財儀式與創世神話                     (245)
    一、送窮與迎富                                   (245)
    二、“破五”的創世論                              (254)
    第十章財神與前人類的動物創世神                   (277)
    一、蛇盤兔,必定富                               (277)
    二、新年大吉(雞)                                  (286)
    第十一章  日常生活中的求財儀式                   (296)
    一、婚姻:坐(做)富貴                              (297)
    二、喪葬:人老留材(財)                            (303)
    三、建房:開財門                                  (305)
第十二章田財一錢財:近代財神溯源                      (324)
第十三章財神信仰與傳統“義利”觀                     (341)
  一、財神寶卷:專做折本生意                          (341)
  二、財神會:在神前立誓                             (353)
  三、財神故事:為宰官身久矣                         (360)
  四、新科財神:傳統價值的蛀蟲                        (370)
結語:財神信仰與中國近代經濟倫理
    ——對韋伯命題的再思考                            (382)
後記                                                  (402)


版圖目錄
眾財神(山東)                             (1)
文財神比干                             (13)
範蠡(明《列仙全傳》)                     (7)
陶朱公致富圖                            (l9)
瘟神(雲南 紙馬)                          (24)
五鬼(雲南紙馬)                          (26)
執鞭騎虎的趙玄壇                       (28)
執鞭騎虎的財神                          (30)
本境山神土地之神(雲南紙馬)               (34)
八方進貢(元印本)                        (46)
手捧珊瑚樹的西方番商
(明《三才圖繪》)                         (48)
進寶回回(河北)                          (50)
掛印封金(清山東印本)                     (52)
關公、關平和周倉
(明《護國祐民伏魔寶卷》)                 (58)
兩位武財神                             (62)
文武財神獻寶(陝西)                       (63)
蕭升和曹寶(清南京門神畫)                 (74)
五路進財(山東)                        (75)
馬王之位與牛王之位                  (75)
五祀迴圈圖式                         (81)
五方五道大神(雲南紙馬)                (86)
煞神(雲南紙馬)                        (106)
靈官馬元帥(明《護國韋占民伏魔寶卷》)           (109)
利市仙官                                       (116)
招財童子(雲南紙馬)                              (118)
善財童子五十三參                               (119)
龍人撒線(剪紙)                                  (120)
和合生財(廣東喜帖)                              (121)
發財還家(山東)                                  (124)
發財還家(山東)                                  (125)
上天灶君(清北京紙馬)                            (132)
胸前繪有錢幣圖形的灶王爺和灶王奶(剪紙)          (136)
正在壁上題字的劉海蟾(明《列仙全傳》)            (150)
劉玄英與三足蛙(明《三才圖繪》)                  (152)
劉海戲蟾(河北剪紙)                              (153)
劉海送柴(剪紙)                                  (154)
脖頸上掛串元寶的白無常
(魯迅為《朝花夕拾》自繪插圖)                    (158)
黑無常與白無常(民國《玉曆至寶鈔勸世文寶卷》     (159)
諸神紙馬(山東)                                  (168)
托錢鍾馗(清北京門畫)                            (175)
新年財神叫門                                   (179)
財神進門                                       (186)
化裝成勞動者送寶進門的財神                     (206)
形同乞丐的寒山與拾得                           (209)
形同乞丐的劉海蟾                               (212)
文武財神一堂聚會(清天津年畫)                    (217)
沈萬三的聚寶盆和搖錢樹(清河南門畫)              (222)
添財進喜(山東桌圍)                              (255)
北京人逛財神廟                                 (258)
喜神方點陣圖(明《三才圖繪》)                      (266)
回娘家(山東剪紙)                                (272)
財神接財神(山東桌圍)                            (273)
鷹踏兔(剪紙)                                    (277)
蛇盤兔(剪紙)                                    (279)
人首蛇身及雙蛇交尾紋飾
(商骨雕)                                        (281)
引進錢龍(山東)                                  (284)
雞馱聚寶盆、搖錢樹
(陝西門畫)                                      (288)
張四姐與崔文瑞(清  四川)                        (292)
錢飾雞身(剪紙)                                (293)
喜娃坐錢(剪紙)                                (301)
聚寶盆、日進鬥金、黃金萬兩的
合體字(民國《五福寶卷》)                      (310)
日進鬥金、黃金萬兩的合體字
(剪紙)                                        (321)
大富、富貴萬歲、富貴毋央、
富貴口口(漢陝西瓦當)                          (325)
蠶姑(山東)                                    (332)
芒神春官鞭春牛(清蘇州)                        (336)
春牛踏寶(清陝西)                              (337)
姑蘇玄妙觀(清蘇州)                            (345)
沈萬三打魚得龍王相助
(清山東)                                      (349)
財神會公議價盤
(清《湖南商事報告書》)                        (354)
推車勞動(山東)                                (361)
累積資金(福建)                                (377)
四民圖(民國  山東)                            (383)
 

整合
——三足烏文叢總序
                                                劉錫誠
    不同世界觀的文化史家和思想史家中,都曾有人表達過這樣一種非常接近的思想:世界上任何一個現代民族中,都存在著兩種文化。如果採用一種簡化的公式來表達,我想,可以概括為:一種是上層文化,一種是下層文化。這兩種文化是同源而異流的,即源於
本土的原始文化,在人類社會一定階段出現了分工,出現了被稱為“勞心者”的思想家後,便逐漸創建了上層文化;而處於社會底層的廣大社會成員——民眾,則以傳承的方式承襲著和發展著本土的原始文化。這兩種文化,都形成了各自的傳統,對我們現代人來說,兩者都是傳統文化,但它們之間既有區別,又相滲透。
    具體說到中國的傳統文化,大體也是如此,一種是上層文化,一種是下層文化。雖然經歷過春秋戰國和魏晉南北朝兩次大的文化轉型,儒、道、法各派在互相排拒和互相吸收中大大地推進了中國文化的發展,但到了清末,大抵以儒家思想為核心的中國上層文化,已僵化到了嚴重脫離廣大人民群眾、束縛自由思想和扼殺創新意識的地步。l840年以後,在西方文化(物質文化與精神文化)的影響下,一批代表維新思潮的思想家,開始反思中國文化的局限性,湧起了一個“西學東漸”的浪潮,政治上的改良主義於是也大行其道。“五四”新文化運動中,一批革命的思想家和文化人,背叛了養育過他們的上層文化,從舊營壘中衝殺出來,他們的旗幟上寫的是:反對舊禮教,打倒孔家店,提倡民主和科學,提倡白話文。同時,他們當中有的人執著于傅鑒西方.文化,有的人則熱衷於提倡民問文化。民間文化就是下層文化。民間文化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視。在我看來,“五四”新文化運動所昭示的,實際上是以民主和科學來整合中國的上層文化與下層(民間)文化,推動中國文化的科學化和現代化。
    魯迅說:民間文化的特點是“剛健清新”。“舊文學衰頹時,因為攝取民間文學或外國文學而起一個新的轉變,這例子是常見於文學史上的。(《門外文談》七)“歌、詩、詞、曲,我以為原是民間物。文人取為己有,越做越難懂,弄得變成僵石,他們就又去取一樣,又來慢慢的絞死它。譬如楚辭罷,離騷雖有方言,倒不難懂,到了楊雄,就特地‘古奧’,令人莫名其妙,這就離斷氣不遠矣。詞曲之始,也都文從字順,並不艱難,到後來,可就難讀
了。”(《致姚克信》l934年2月20日)文學如此,文化莫不如此。當一種文化到了快要僵死的時候,攝取民間文化或外國文化而獲得一個新的轉變,
也是符合文化發展的規律的。
    在過去的一百年間,“五四”先鋒們開啟的中國文化整合方向,並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和承繼。雖經幾代人的呼籲和努力,下層文化也得到了某種程度上的拯救和認同,但應當坦率地承認,進展並不都是很順利的,道路也不是筆直的;即使有一些人在做,也往往是孤立無援,得不到社會重視甚至承認的。近鄰印度人的《摩珂婆羅多》的出版儀式,曾列為當年國會的大事;芬蘭人的《卡列瓦拉》的編纂成書,曾被尊為民族獨立的象徵。在我們,《格薩爾王傳》何曾得到過這樣的榮耀?恐怕連許多文化史家、文學史家也是沒有接觸過的。近五十年來考古學的發現,改寫了中國的上古文化史,使中國文化起源的“多元論”成為不爭的結論。但考察中國文化研究界,似乎並沒有從考古學的發現中得到多少啟發,仍在固守著先祖們的家業。遠的說,漢民族及其文化的形成,是融合多民族及其文化的結果;近的說,中國由於多民族的構成,其文化(有的民族也有上層與下層之分),也是多元一體的文化。而下層文化的發展,雖然或多或少地受到上層文化的影響,民族之間也曾不止一次地發生過或強或弱的文化(包括外來文化)交融,不論發生怎樣的影響和變化,從總體來說,下層(民間)文化雖然有某些惰性,但它從來是生生不息、富有活力的,而且至今仍然有其較為獨立的品格和體系。多少民俗學家和文化人類家的調查,已經證明了這一點。拋開或忽略下層文化,
特別是多民族的下層文化及其交流與融合,忽略中國傳統文化的整合,去談論和研究中國文化史,越來越顯示出其研究的片面性和保守性。
    對下層(民問)文化搜集和研究的薄弱或缺席,所導致的,不僅是現階段文化研究的片面性和保守性,與“五四”時代比較起來,在指導思想上甚至還呈現了某種倒退的趨勢。這無疑是應引起重視的。
    在世界四大文明占國中,中華文化是惟一沒有斷流的文化。而一個悠久穩定而不斷創新的文化傳統,則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凝聚力和不斷前進的內驅力。“五四”運動舉起的民主與科學的旗幟,在21世紀,仍然是我們傳統文化整合與研究的圭臬。
    我們編輯這套文叢的目的,正在於促進對搜集和研究下層(民間)文化上,給予更多的注意。流布于民間的下層文化,對於我們當世的知識界來說,知者甚少,而未知者則甚眾。而
要以民主與科學為指針整合中華上層文化和下層文化,文獻資料和書齋研究固然重要,但相比之下,首當其衝的還是要深入到民間去,深入到下層民眾中去,去採集,去觀察,去調查,去研究。這就急需吸取新興的人文學科如文化人類學、民俗學的田野調查和參與觀察的方法。
    1994年筆者為學苑出版社出版的《中華民俗文叢》(20冊)所寫的序言中所提出的“實證”的方法,仍然沒有失去其價值。我們歡迎更多的朋友,義無反顧地加入到這項事業中來。為此,才有了這套《三足烏文叢》的編輯與出世。
    參加文叢的作者,因其文化背景不同,切入的角度和掌握的資料也不盡一樣,每本著作的風格肯定是各不相類的,但我們的共識是:
    一、盡可能遵循實證的原則,從豐富的材料(特別是田野資料)中推衍出應有的結論,切忌流於當前風靡著作界的空論玄學。
    二、行文要明白暢順、深入淺出,儘量避免詰屈聱牙、食古不化、食洋不化、故做艱深的文風,以便能沒有障礙地與讀者交流。
三、配有一定數量的照片或圖畫。對於某些學科來說,文字的敍述有時不能代替圖畫的展示,前人或實景的圖畫(最佳是老照片),能起到文字無法起到的實證效果。
    下面的這段話作為《三足烏文叢》的“出版獻辭”。
    “三足烏”是中國神話中的太陽鳥。化身于光明,象徵著生命。
    王充《論衡.說日》日:“日中有三足烏。”《淮南子》日:“堯時十日並出,草木焦枯,堯命羿射十日,中其九日。日中九烏皆死。墜其羽翼。”留下的一烏系三足,傳為日精,或駕日車者,為中國先民所崇拜。
    民間文化源遠流長,代代相承,如“日精”之生生不息,“日車”之滾滾向前。民間文化與上層文化,共同構成中華文化的博大與精深。
    本“文叢”名為“三足烏文叢”,正是取意於此。願三足烏駕太陽
之車,永向光明。
    2000年12月10日於北京

如果您對本書籍有什麼問題或經驗,請在此撰寫您的意見咨詢!
您的姓名:


您的評論: 注意: 評論內容不支持HTML代碼!

顧客評分: 差評            好評

請在下框輸入驗證號碼: